戈壁綻放“幸福花”
高文博 胡順順 記者 王凌碩
初春時節,記者走進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樑湖鄉岷州村戈壁農業示範園區。遠遠望去,日光溫室鱗次櫛比、鋼架大棚排列整齊,大棚裡蔬菜瓜果長勢喜人。
酒泉軍分區領導告訴記者,瓜州縣樑湖鄉岷州村和金梧村是他們掛鉤的幫扶村。2019年兩個村實現全面脫貧後,爲了做好易地搬遷村的下半篇文章,他們調整幫扶思路,按照集體受益的原則,決定因地制宜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種植、養殖等,通過科學規範管理經營,實施產業鏈全過程幫扶,暢通增收渠道,實現產業振興。
園區種植戶楊國平的日光溫室裡,一片綠意盎然,他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西紅柿。“這幾年日光溫室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收入過4萬元了。今年日光溫室還有政策補助,我早早種了一茬。年初種的西紅柿,一般長勢和收成都會比較好,希望賣上好價錢。”楊國平說。
溫室蔬菜,不僅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還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溫室大棚內羊肚菌、蜜瓜、火龍果等特色果蔬,每年至少爲村集體增加8萬元收入,帶動周邊羣衆穩定增收。目前300畝西葫蘆、茄子豐收在即,大家幹勁足得很。”岷州村黨支部書記李和平說。
在金梧村,柏油路上一輛輛拖拉機往來於田間和顆粒化飼料廠。村民告訴記者,這間飼料廠是村裡的養殖產業形成規模後,軍分區幫建的, “以往去縣城購買養殖飼料,是一大筆開支。大家提出需求後,軍分區很快規劃幫建了一座飼料廠。現在,附近幾個鄉鎮的養殖戶也都在這裡購買飼料。這下不光降低了養殖成本,還多了出售飼料的收入,雙倍受益。”
村集體收入增長,帶來的是基礎設施的增加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我們岷州村規劃建設越來越好。”採訪中,岷州村村民張虎林說,現在村裡有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衛生診療室、穀物晾曬場,還規劃了千人百戶居住區。如今,岷州村在軍分區的幫扶下實現了農業產業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的巨大轉變,昔日的“移民村”“貧困村”,一躍成爲“標兵村”“示範村”。
“摘帽不摘幫扶,脫貧不脫責任。”酒泉軍分區領導介紹,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要確保工作成效,還必須在找準發展方向、持續精準施策上下功夫。經過認真考察研究和分析論證,他們最終確定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振興新模式,依託綠色大棚果蔬、優質牛羊肉,以及距離城區較近等優勢,持續拓寬增收渠道。
去年以來,軍分區爲兩個幫扶村打造的戈壁農業示範園區開啓果蔬採摘、農家休閒項目。基層武裝部還充分發揮民兵作用,號召大家廣泛宣傳,爲幫扶村發展短途旅遊注入動力。
在金梧村的一家牛羊養殖戶的攤位前,記者看到該攤位宰殺、冷凍、打包發貨流暢有序。
“這是我們本地的牛羊肉,品質可靠,吃着放心。”專程來金梧村購買羊肉的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家裡過去都是在超市購買牛羊肉。去年,她看到金梧村發展休閒旅遊、可以現場購買農產品的廣告,便選擇在週末帶家人一起來這裡休閒,正好還能買到新鮮的蔬果和肉類。“一些外地朋友聽說我們這邊的牛羊肉品質好,還託我給他們‘代購’呢。”張女士說。
“旅遊項目引來人流,客戶上門購買,省去了運輸費用,我們也增加了收入,軍分區的辦法就是好。”養殖戶王學軍一邊爲剛宰殺的羊過秤,一邊說道。
西北風疾,少有花木,而記者走過兩個村子,卻沒覺得單調——安居樂業、勤勞致富的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就是裝點山村的最美“幸福花”。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