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莫名“被開戶”?銀行營銷熱 VS 居民認知冷

“人在家中坐,被莫名其妙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隨着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全面實施,除了各大銀行拋出的誘人紅包,社交媒體上的“吐槽”也多了起來。

據第一財經瞭解,15日以來,全國各地不少居民陸續收到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通成功的銀行短信。不過,很多網友反映,自己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戶”,收到短信時很意外。部分網友也因此展開了對相應銀行的“聲討”,涉及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

實際情況如何?第一財經以客戶身份致電多家銀行,綜合相關工作人員說法,個人養老金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出現“被開戶”,自動“被開戶”主要有兩種可能情況:一是前期預約過,二是單位集體開戶。也有工作人員表示,若排除上述兩種情況或無法明確具體原因,可聯繫銀行登記反饋以進一步覈實。

真實情況如何?銀行有何說法?第一財經進行了多方瞭解。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此類事件中可以看到,機構在持續加強客戶信息保護的同時,還要加強客戶宣教工作,僅靠“發紅包”難以完成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的“KPI”。

個人養老金“被開戶”

“尊敬的客戶,您已成功開立**銀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最近,面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成功的通知短信,不少網友不淡定了:“沒有這個銀行的卡,也沒有辦過業務,莫名其妙地開戶了,還不能線上註銷。”

在某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表示對自己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通感到意外,並稱銀行的操作“莫名其妙”,相關分享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自己連開戶行的銀行卡都沒有,也沒有辦理過相關業務,爲什麼會突然“被開戶”?

在短信中,多家銀行提到了客戶的過往預約情況,部分還準確提及了預約開戶的時間,但很多網友表示,時間太久自己並不記得預約過;也有銀行在短信中告知客戶具體的開戶網點,有網友表示開戶網點與自己“距離十萬八千里”,個別網友甚至表示從未去過開戶網點所在城市。

對於沒預約、沒開卡、不知情情況下“被開戶”,不少網友表達了對個人信息安全性的擔憂。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這樣的投訴近日明顯增加。除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未經同意被“擅自”開通,還有投訴人提到了賬戶內資金被自動繳存的情況。

比如,有用戶投訴,興業銀行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並於12月15日下午5點左右轉入1元錢激活賬戶。而在某社交媒體上,也有網友表示,資金不僅“被開戶”,賬戶裡還莫名被存進10元錢。

根據2022年原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信息,首批可以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銀行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綜合來看,上述“吐槽”“投訴”等涉及多家銀行,既有國有大行也有股份行,主要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

根據《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參照個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項下Ⅱ類戶管理。北京雋永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敬輝對第一財經表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等規定,對於Ⅱ類賬戶,當事人本人可以遠程辦理,但銀行無權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直接爲其辦理。

銀行怎麼說?

具體情況到底如何?

對於上述情況,第一財經記者以客戶身份諮詢多家銀行。中國銀行客服人員表示,上述“被開戶”情況主要可能存在兩種原因,一是前期參加過該行的預約活動,填寫了相關信息進行預約申請;二是以單位形式集體參與個人養老金,比如,可能有相應工作人員上門統一做過預約登記。

該客服人員稱,近期的確有客戶反映上述問題,但基本都是有記錄可循,多數屬於上述兩種情況。如果需要進一步確定具體情況,客戶聯繫該行進行登記反饋,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身份證信息、收到的開戶短信等。

還有多家銀行的客服人員給出了類似說法。建設銀行客服人員表示,隨着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推行,該行正在對前期預約客戶進行“轉正”,一般接到開戶成功短信通知的都是前期申請過的,不會莫名其妙(給客戶)開戶。

興業銀行客服人員也表示,一般不會出現客戶不知情情況下“被開戶”的情況,客戶如果有相關疑問可以向銀行登記反饋,工作人員會將信息轉後臺進一步覈實,並在3~6個工作日回覆結果。

另據興業銀行17日晚間對第一財經的獨家迴應,該行在辦理個人養老金開戶過程中嚴格遵循賬戶實名制、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該行在辦理預約開戶過程中,客戶本人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興業銀行採取公安聯網覈查、手機實名認證、短信驗證等多種手段進行校驗,以防客戶在不知情情況下辦理業務或被他人代辦。

此前有大行養老金部門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官宣全國推行,銀行的主要挑戰也即重點工作,就是將前期的預約客戶賬戶批量順利“轉正”。對於預約情況,多家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可在手機銀行APP進行查詢,相應界面會顯示預約時間,部分也有客戶經理等信息。

“轉正”工作量大,也與各銀行前期準備和營銷時間較長有關。從預約時間來看,中國銀行自2023年7月起開放了除36個試點城市(地區)以外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預約;興業銀行客服人員表示無法確認全國開放預約的準確時間,不過有該行客戶表示自己曾在去年年底預約。

招商銀行則自2022年2月就開放了全國預約開戶,對於全國放開後是否全部自動開戶,該行客服人員表示,2023年5月18日~2023年7月24日期間預約的不會自動開戶(可手動開戶),2022年12月2日~2023年5月17日、2023年7月25日至今預約的會自動開戶,如需取消預約,需在12月15日之前操作。

部分銀行也會在正式開戶前通過短信等形式提醒客戶。比如某股份行給客戶發送的短信通知顯示:“尊敬的客戶,根據您的預約開戶申請,**銀行將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後爲您自動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如需取消預約,請在2024年12月14日23:59前點擊****通過**銀行APP完成取消預約。”

預約從何處溯源?

不過,大部分網友說法與銀行給出的解釋並不一致。部分網友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銀行的確沒有違規操作,那最有力的解釋可能是銀行營銷活動中爲了“薅羊毛”、幫朋友完成任務、手機界面誤點等作出過預約申請,但時間太久很難記清。

這些“被開戶人”中,有些的確在手機端查到了準確的預約開戶記錄,但時間、參保地等信息與記憶不符;有些則表示從未下載過開戶行的手機APP,收到短信後很快就去網點註銷了賬戶。

有中國銀行客服人員提示客戶,因爲距離2023年7月客戶可以在未開放地區預約開戶時間較長,可以回憶一下是否之前在該行參加活動辦理了開放預約,或者單位批量申請開戶。客服人員告知了客戶預約記錄查詢路徑,並表示可以提供開戶網點電話,進一步諮詢是何原因開戶。

在賬戶開通短信中,部分銀行還明確提到了客戶的預約開戶時間和渠道(比如手機銀行)。不過,興業銀行客服人員提示,部分客戶的預約渠道不一定是銀行的手機銀行APP或者櫃檯,該行可預約開戶的渠道還有京東、支付寶等第三方渠道。

據第一財經此前瞭解,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前,京東、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與銀行等機構展開了較長時間的對接準備,也推出了相應的獎勵活動。目前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關於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訴內容也涉及此類平臺,包括未經授權開戶、誘導開戶、誘導繳存資金等。

比如,其中一則針對京東金融的投訴提到,京東金融通過活動誘導消費者開通興業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成功後收到提示,該新開賬戶自動被存入1元“福利金”。該用戶稱,京東金融方面美其名曰這1元是“福利金”,但因爲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特點和規則,這將影響後續賬戶更改、註銷等便利性。

支付寶最新頁面顯示,通過該平臺可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銀行有12家,包括: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京東金融目前支持開戶的銀行有7家:廣發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不同平臺、不同銀行開戶“福利”略有差異。

據第一財經前期瞭解,一般情況下,個人養老金開戶的必須材料包括身份證信息等,必要流程則包括綁定一張I類銀行卡(可爲他行卡)、人臉識別等,並不一定需要在開戶行持卡。

根據部分“被開戶人”的回憶,自己曾預約開戶但不知情,或在未錄入必要信息、未經必要流程情況下順利開戶,還可能存在多種情況。比如,有客戶在銀行辦理其他業務(比如開卡)時,在客戶經理指導下“稀裡糊塗”操作,當時並不知道相關操作與個人養老金預約開戶有關;但也有客戶表示,自己在知情後要求工作人員去除相關流程,但最終發現依然“被預約”。

另有客戶被告知,可能前期掃了營銷人員分享的二維碼,但自己並無記憶;也有客戶的工資卡開在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行,有銀行職員曾上門進行開卡相關操作,最終也在無需重複提供信息情況下“順利開戶”,但客戶此前並不知情。

根據央行2018年發佈的《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個人通過採用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等安全可靠驗證方式登錄電子渠道開立Ⅱ、Ⅲ類戶時,如綁定本人本銀行Ⅰ類銀行結算賬戶或者信用卡賬戶開立的,且確認個人身份資料或信息未發生變化的,開立Ⅱ、Ⅲ類戶時無需個人填寫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證件等。

銀行爲已經本銀行面對面覈實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證件複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資料的個人開立Ⅱ、Ⅲ類戶時,如個人身份證件未發生變化的,可複用已有留存資料,不需重複留存身份證件複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不過,張敬輝也強調,如果銀行是利用客戶過往辦理其他業務時所留信息“擅自”爲客戶開立Ⅱ類戶,則是明顯侵犯個人信息,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傳輸、使用個人信息都是違法,甚至是犯罪行爲。未經客戶同意向賬戶內存錢,則是侵犯了居民對自己賬戶的管理權。

開戶容易銷戶難?

讓“被開戶人”感到不滿的,除了開戶被動,還有銷戶難的問題。從網友反饋和記者諮詢情況來看,面對“被開戶”情況的諮詢,多數客服人員都強調,該賬戶開立對個人不會有很大(負面)影響,部分還介紹了賬戶功能和稅優情況。但很多網友還是選擇了第一時間銷戶或更換開戶行。

第一財經諮詢多家銀行,多數表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銷戶需要開戶人到相應網點櫃檯辦理,只有個別銀行支持線上銷戶。

“開通都沒經過我們同意私自開通,註銷就得自己拿着身份證去網點銷戶。”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在投訴平臺上,這樣的投訴也隨着“被開戶”情況增多而增加。

對於部分網友反映的開戶網點與自己距離較遠等問題,有銀行客服人員表示,暫時無法確認開戶網點的分配規則,有可能是客戶參加預約活動的支行或持卡支行,也可能是客戶所填個人信息的就近支行。

除此之外,正如前述投訴京東金融的用戶所言,繳存資金與否也將影響賬戶處理的便利性。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作爲個人養老金唯一的資金入口,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相對應,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銀行開立。

綜合多家銀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銷戶流程主要分三種情形:第一,賬戶內未繳存資金,客戶可根據銀行要求通過線上或櫃檯辦理銷戶;第二,賬戶內繳存資金且未超過5天,客戶可將資金作爲誤繳資金取出,並進行銷戶;第三,賬戶內繳存資金且超過5天,客戶短期內無法銷戶,只能待符合個人養老金提取條件後提取資金並銷戶。不過,第三類情況下,客戶可以選擇更換開戶銀行並將資金轉存,一般也需要到銀行櫃檯辦理。

興業銀行在上述迴應中也表示:“如客戶要註銷因預約而開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我行將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後續,我行將持續完善和健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流程,充分保障客戶的知情權和個人信息安全。”

事實上,此類“被開戶”情況在前期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過程中也曾出現,具體原因各異。有機構人士表示,此類事件背後,除了一直備受關注的用戶信息保護和使用合規問題,制度推進過程中的“割裂”現象同樣值得關注,這一方面與機構展業過度追求KPI,重“紅包”、輕“宣教”,忽略業務實質意義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大部分居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認知不夠、動力不足有關。

據第一財經瞭解,在近期反映莫名“被開戶”的網友中,不乏本身就是銀行系統的工作人員,自己也同樣面臨個人養老金業務的任務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