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專訪:“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訪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
(原標題: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專訪:“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訪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
新華社日內瓦1月19日電 專訪:“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訪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
新華社記者陳斌傑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中國經濟短期面臨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布倫德表示,中國採取刺激內需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振經濟,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應對各類挑戰。
布倫德說,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格局發生變化。面對“脫鉤”和貿易保護主義挑戰,中國外貿仍展現出韌性。他說,“脫鉤”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認爲,嚴重的“脫鉤”和高關稅可能使全球經濟萎縮7%。他呼籲各國加強對話,妥善處理關稅問題,避免“脫鉤斷鏈”。
布倫德認爲,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增長格局,帶來新的增長點,如果能妥善使用,“它將在未來十年增加(全球)10%的生產力”。人工智能也將影響全球貿易,改變辦公、醫療等領域的工作方式,推動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布倫德表示,隨着智能時代到來,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爲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提供了發展機遇。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佈的《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國家間武裝衝突、極端天氣、地緣經濟對抗、錯誤和虛假信息、社會極化是2025年全球面臨的五大風險。
布倫德表示,全球面臨的許多風險和挑戰都是跨國界的,在疫情、氣候變化、打擊網絡犯罪等領域,國際社會應攜手合作,“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將於1月20日在瑞士達沃斯開幕,主題爲“智能時代的合作”。年會開幕前發佈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指出,經濟碎片化、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危機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布倫德表示,目前全球充滿競爭,許多國家趨於內顧,但合作仍是應對共同挑戰的唯一路徑。“面對全球性問題,我們需要找到全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