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救經濟 不達目的不會止歇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被視爲是宣佈更強而有力財政刺激方案的適當時機。圖/中新社

搶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於4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由於大陸經濟低迷久矣,北京當局救市政策陸續出臺,但迄今效益不彰。主管官員一再信心喊話,宣稱有更多方案在路上,最近的說法是當局考慮未來幾年內發行超過人民幣10兆元的債券,以提振經濟。因此,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被視爲是宣佈更強而有力財政刺激方案的適當時機,也可爲美國新政府未來加重打壓大陸經濟做好準備。

爲了救經濟,大陸官方近期陸續推出多項刺激措施,其中包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由於增發債務額度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外界預期時機接近成熟。新的刺激政策預期重點在於解決地方政府債務,這是有跡可循的,因爲9月底大陸當局放棄財政撙節政策,擁抱刺激經濟路線,但步子還是放得不夠大,給投資人的感覺是「雷聲大,雨點小」。儘管如此,從決策官員的聲明到刺激工具推陳出新,諸如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採取轉貸便利措施,協助上市公司買回庫藏股等,都傳達出強烈的訊號,預示一套超強的大菜正在烹調中。

最近的政策轉於集中於三個面向,分別是政府計劃改善城市財政並強化地方財政實力,購買餘屋以穩定房市,以及對大型銀行增資使銀行願意對外放款。其中最受期待的是,財政部在一次記者會上,承諾地方政府進行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性換債計劃」,以減輕地方政府的隱藏性負債,也讓地方政府有能力解決對供應商的拖欠款問題,解決業者燃眉之急。

另一項可能的財政措施是允許地方政府藉由發行特殊目的公債所籌集的資金購買餘屋。果若如此,意味着房市滑坡四年之後,終於提高地方政府發行特殊目的公債的指標,建立一條資金管道因應房市供給過剩問題。另外,預期中央政府將發行超長期公債,而且這類公債籌集的資金可用於任何目的,包括爲大型銀行增資。

大陸政府以組合拳救市,攸關市場能否由枯轉榮,也攸關中共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威信,所以必將使盡全力,用盡方略,不達目標絕不中止。客觀上講,中共已推出的救市方案顯得謹慎,主要考慮應是要避免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如果政策效益不彰,其實政府手上還握有諸多工具,可以一波接一波出手。中共當局的決心與能耐是有的,要看何時再出手。

中共中央有一套頂層設計,其政策目標不只是爲了穩定經濟,爲低迷的經濟提速,更在於長遠目標的策進。當局認爲,未來繁榮與國力的基礎在於科技發展,相信長期經濟成長要靠科技投資來帶動,因此希望將資金從房地產部門轉向科技密集的製造業,同時創造一個自立自足、科技力量強大的經濟體系,可以不再擔心美國的打壓。或許由於輕重拿捏不夠精準,以致於近年經濟成長率不僅未達到最大化,甚至引發諸多危機。

大陸現在的經濟情勢仍然嚴竣,政府最可能犯的也是最難挽救的錯誤,就是所調製的藥劑太輕,不足以挽救狂瀾。當前景氣低迷,價格低落,企業和民間需求不振,地方政府週轉困難,更需要政府部門發出強力對策來拉擡經濟,扭轉目前負向反饋的情勢。中共政府有考慮追加赤字發行更多國債,以補地方政府的財政缺口,並刺激投資與消費,但又擔憂後遺症太大,所以謹小慎微。現在已到了非提高財政支出增速不可的局面,否則無法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面對愈益嚴峻的經濟情勢,現在必須打破原有的政策路徑依賴,以具體的財政安排來提升信心,提高預期,提振消費。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和財政政策必須大開大闔靈活調整,纔可能盤活經濟,擴大內需,並且從根本處挽救深重的房地產危機。

放眼現況與未來走勢,經濟情勢可說已進入非常狀態,必須採取非常措施才能解救危局。時間稍縱即逝,迄今的政策效益偏低,當下只能採取更大動作、更強刺激,微風細雨已經緩不濟急。

經濟是各項因素互相聯繫與影響的複雜系統。如果強刺激的大動作能突破困境,經濟恢復成長態勢,企業與民間信心大大增強,可能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再出臺刺激措施了。反之,如果刺激效果不到位,未來可能必須繼續刺激。誠如美國金融海嘯爆發時的財政部長鮑森(Henry M. Paulson)在回憶錄中所做的比喻:「你得讓市場知道你有火箭炮,而不僅僅是水槍。一旦市場相信你有火箭炮,可能連這火箭炮就都不用真的掏出來了。」最高當局的決心與政策的強度是最有威力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