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十月景氣是綠燈?還是黃藍燈? 評政府統計季調問題

國發會日前發佈十月景氣,亮出連續第三個月綠燈,代表景氣穩健復甦。然而,這個綠燈是經「變更季調方式」得到的,倘依原季調,則十月將落至黃藍燈政府擇此變燈敏感時刻改變季調,就算理由正當,然瓜田李下仍將落人口實,甚至傷害統計公信力,實爲不智。

國人常聽到景氣亮綠燈、亮藍燈,但未必知道編算方式,其實很簡單,國發會每月綜合季節調整(季調)後的海關出口工業生產、商業營收等九項指標年增率,彙整成綜合判斷分數,每項指標依成長率高低給1~5分,九項總分介於9~45分,所對應燈號由冷至熱依序是藍、黃藍、綠、黃紅、紅五種,舉例來說,當綜合判斷分數介於23~31分,對應的就是綠燈。

十月由於海關出口(依臺幣計價)年增率由前一個月的22%驟降至-1%,僅這一項就足以讓綜合判斷分數減3分,加上製造業銷售、工業生產、批發零售營業氣候測驗項項皆減分,概估十月最多隻能得22分,好不容易連兩月的綠燈又打回黃藍燈,意味着景氣由穩健復甦又轉趨緩。

然而,國發會公佈的十月景氣分數是23分,而非22分,剛好跨過綠燈門檻,只是額外增加的一分從哪來的?令人好奇,細看九項指標,赫然發現原來天壤之別的九、十月出口年增率,季調後竟已旗鼓相當,原九月季調後的出口成長率17.3%下修至10.2%,而十月則由-1.0%調升至8.8%,正是此一「季調方式」的改變才加了一分,穩住了綠燈。

景氣燈號的用意在呈現景氣變化,因此自編制以來,九項指標除股價指數以外皆已經過季調,循此以降低畢業季、耶誕節、中秋節、農曆年節等節氣的干擾。此一季調方式雖行之有年,惟困擾所有統計部門的是我國許多節氣是跟着農曆走,春節有時一月,有時二月,中秋節有時九月,有時十月,加以夏秋兩季颱風隨機出現,這使得季調的數字不盡如人意,也正因如此,直到如今政府所公佈的出口、物價失業或工業生產等數據仍以原始數據爲主,雖編有季調數字,但僅聊備一格

國發會也正因爲通用的季調方式難以排除農曆年節、移動假期等干擾,因此纔在本次變更季調,希望能還原景氣原貌,此一做法雖值得肯定,但在未經預告下忽然出手,就算理由再正當,也會啓人疑竇,尤其又在變燈的關鍵時刻倉卒出手,且一出手就穩住綠燈,要說其中沒有政治動機,沒有上層壓力,其誰能信?綜觀本次燈號發佈及季調一事,我們有三點建議:

第一、燈號變更須建立制度:本次國發會對景氣燈號的季調做了變更,但並未在「重要統計事項變更」中預告,直至發佈當日經媒體詢問才道出其中原委,這顯示「重要統計事項變更」並未徹底落實,也顯見目前主計總處單憑《政府統計編布作業要點》加以規範,漏洞百出。令人不解的是,日前剛獲行政院院會通過的《統計法修正草案居然還刪除原草案21條預告、重要統計事項變更的法源,大開法制倒車,此一條文若不恢復,非僅燈號變更制度難以建立,統計紀律亦將蕩然無存。

第二、季節調整應精進落實:目前政府各機關大多運用計量模型(X13 - ARIMA)來排除季節因素,本次國發會之所以要變更參數,修正季調,正是着眼於時下季調難以排除農曆年節、颱風、移動假日對景氣的干擾。身爲統計主管機關的主計總處責無旁貸,應該把季節調整的精進做爲眼前最重要工作,以讓各部會的季調數字能端上臺面,不再是聊備一格。須知美、歐所公佈的失業率、通膨率等總體指標皆是季調後的數字,我們雖有農曆年節的干擾,仍應設法加以排除,而非加以迴避。

第三、國發會應公佈本次變更季調的內容:十月份依新臺幣計價的出口成長率經變更季調後,何以能從-1.0%變成8.8%,雖然中秋節、國慶連假以致工作天數較少干擾了景氣的表現,但調整過程中有關參數設定是否合理,有必要公開,並且需明確的讓外界知道日後啓動此一新季調模式的條件。若不讓這一切程序透明化,季調無異成了黑箱作業,如此將有害於政府統計公信力。

我們希望國發會本次處理季調的變更,能開啓我國季調的新里程碑,須知,經濟數據若不經季調,其漲跌有時反映的只是節氣,而非景氣,長期以來,我們政府部門由於對季調數字缺乏信心,慣於發佈未經季調的統計,極易混淆真實的景氣變化。本次國發會變更季調,過程雖然倉卒而欠妥當,然某種程度也曝露了政府統計在季調作業上的缺失,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穫,主計總處應乘此一機會,召集國發會等相關單位就季調一事研議訂定行動方案,並徹底落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