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評︱利好發佈前佛塑科技股價“搶跑” 外資爲何能夠精準“伏擊”?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在重大消息發佈前,公司股價便大幅上漲,往往引發關於內幕交易的質疑。這次,市場的目光匯聚在了佛塑科技(SZ000973,股價8.35元,市值80.78億元)身上。在公司停牌前的一個月內,三家外資機構以及兩個自然人股東“抱團”精準買入,在短期內斬獲了可觀的浮盈。要知道,上市24年以來,佛塑科技鮮有被外資關注的情況,而公司近年來業績表現亦不突出。

佛塑科技股價異動背後,時間節點與交易行爲耐人尋味。具體來看,10月31日晚間,佛塑科技披露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金力股份控制權,並向公司控股股東廣新集團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自11月1日開市時起開始停牌。而公司股價當日便高開高走,以漲停板收盤,成交量也明顯放大。在此之前一週,佛塑科技便走出“獨立”於大盤的走勢。10月22日,佛塑科技的交易量明顯放大,收穫漲停板。10月22日至10月31日,8個交易日內,佛塑科技股價上漲近30%。

這種“搶跑”現象通常難以僅用市場偶然性解釋。特別是三家外資機構的集中買入,以及疑似與集團旗下其他公司存在關聯的自然人股東入場,更是將疑點集中於信息流通與公平交易上。儘管公司公告稱不存在信息披露不公,但從市場反應來看,疑慮尚未平息。

內幕交易不僅會破壞資本市場的公平性,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市場失去公正競爭的基礎。利用未公開信息牟利的行爲,還將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導致股價異動與資源錯配,影響企業融資與投資者信心。此外,內幕交易容易滋生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破壞法治環境,阻礙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長此以往,市場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將嚴重受損,難以吸引長期資金參與,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的介入調查顯得尤爲重要。一方面,應對外資機構及自然人股東的建倉行爲進行溯源,明確其交易決策是否基於非公開信息。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審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落實情況,尤其是重大交易決策在披露前的信息隔離機制是否存在漏洞。只有通過及時、公開的調查結果,才能還原真相,並平息市場的廣泛質疑。

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離不開監管的有力護航。類似佛塑科技的股價異動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不僅會影響公司聲譽,還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市場信任危機。對此,監管部門應當迅速採取行動,完善規則,堵住漏洞,同時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處罰力度。要讓所有參與者都明確:資本市場不是博弈規則的灰色地帶,公平與透明纔是唯一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