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劃今年工作重點!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數字產業、“兩新”政策等
紅星資本局1月21日消息,今日國新辦召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介紹相關情況。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會上透露了一些政策文件的推進情況。比如,將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在中小企業方面,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等。
地方發展方面,提到了加大對工業大省、工業大市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創建一批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將用三年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消費品企業
紅星資本局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2023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四成。
其中,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高於2023年同期3.6個百分點。在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家電領域消費增長尤爲突出。2024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3%。
張雲明指出,下一步將加大對工業大省、工業大市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研究制定建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工作方案,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兩新”政策近期已提及多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李楊告訴紅星資本局,對企業而言,設備更新既促進步,又保安全。我國工業領域存在較大更新潛力,比如,很多行業還存在一批超期服役的老舊設備;還有較多工業企業在使用“啞”設備。企業苦於缺資金、缺政策,對更新改造動力不足。
李楊指出,各類設備的更新換代對投資和消費是一個有力促進,可以爲經濟增長提供強勁支撐;同時,對於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也是一個有力促進,爲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市場條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也在會上提到,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制定增強輕工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內需行動方案,組織實施紡織服裝卓越品牌“賦新”計劃,培育一批千億級輕工紡織產業集羣,支持地方創建一批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制定紡織、輕工、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動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在消費品工業領域的融合應用。
此外,工信部將以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大類爲重心,加快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着力培育千件優質品牌,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消費品企業。
推動在企業佈局建設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
會上介紹,2024年工信部推動在企業佈局建設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承擔國家科技創新項目。
目前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46.3萬家,規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9萬家。我國已有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佔比近1/4。
2024年在新型儲能、微納製造、分子藥物、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新佈局5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累計達到33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672項,實現技術成果轉化690項,孵化企業182家。
張雲明指出,下一步將以產業發展需求爲牽引,以企業爲主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賽迪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所長程楠告訴紅星資本局,今年全球科技博弈在加劇,各個國家在重點賽道上都在謀篇佈局。我們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在新賽道上搶先佔位的比較優勢。
“一方面我們在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領域從過去的跟跑到並跑甚至部分領域的領跑。同時我們發現很多新興技術的發展是利用場景牽引,需要用需求逆向創新。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大市場以及完整的現代化製造業產業體系形成了很好的應用場景。無論是彎道超車還是搶先並進,都爲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機遇。”程楠認爲,這種先發機遇,在“十五五”開官之年非常重要。
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爲我國高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
會上介紹,我國目前已經有178家國家高新區,2024年1—11月,全部國家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8.7萬億元,同比增長4.4%,利潤總額1.9萬億元,佔全國比重約30%。國家高新區積極佈局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方向,取得一批重大突破。
陶青表示,下一步將推動一批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爲國家高新區,支持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在成果轉化、產業發展、企業創新、開放合作等方面,積極開展政策試點。
將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文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發佈會上單獨介紹了數字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
數字產業持續壯大,2024年前11個月完成數字產業業務收入31.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數字產業實現利潤總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4.0%。
同期,數字產業業務收入規模前10大省份合計完成業務收入25.8萬億元,同比增長6.4%。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山東、四川、福建八個省市規模超過萬億級,拉動全國數字產業業務收入增長4.9個百分點。
陶青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強數字產業運行監測,強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銜接落實,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張雲明介紹,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從萬輛級跨越到千萬輛級,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世界比重超六成。
產品性能方面,車輛平均續航里程接近500公里;產業體系方面,建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整車、製造裝備等全鏈條、完備高效的產業體系,向全球供應了70%的電池材料、60%的動力電池。使用便利性方面,以充電服務爲例,我國已建成充電樁1281.8萬個、換電站4443座,形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網絡,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實現量產應用。
“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國內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壁壘高企等新形勢新挑戰。”張雲明說,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快突破新體系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
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同時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深化重點領域推廣應用。
在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方面,探索開展汽車碳排放、汽車動力蓄電池碳足跡管理,推動覈算標準和結果的國際互認。此外研究開展整車企業集團化管理,支持優勢企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
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
會上還介紹了中小企業發展有關情況。2024年規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高於大型企業2.8個百分點。
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全國科技和創新型企業數量超過60萬家。“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7%,以佔全國規上工業中小企業3.2%的數量,貢獻了10.9%的利潤。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300個,創造年產值7.8萬億元,同比增長9.9%。
去年7月,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正式開通,爲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數據顯示,服務網已累計爲70餘萬家中小企業免費提供830餘萬次政策、招標等信息匹配。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1788家。
去年,工信部完善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2024年共處理投訴4.8萬筆。張雲明表示,將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
他還指出,2025年要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再支持30個以上試點城市,新認定100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加快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肖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