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農工技術 開創減碳新典範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調查,作物栽培在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中佔了27%,如何減碳與創造碳匯成爲農業永續被關注的議題;彰化縣二林鎮是全臺種植釀酒葡萄及酒莊密度最高的地方,廢棄的葡萄藤蔓最令果農困擾,因此工研院與農試機關合作,以農業剩餘物循環利用技術,將科技農工技術落地應用,透過二林鎮公所的協助打造了「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讓在地酒莊能將廢棄的葡萄藤轉化爲機能型生物炭及醋液,不僅減少碳排,天然的友善資材還可再用回葡萄園裡面進行驅蟲抗病並調整土壤體質;幫助葡萄農一年營造約5.6萬公噸碳排放減量的潛力,這相當於14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

除了有效循環利用剩餘農業資材,工研院團隊還整合了客製化葡萄成長所需的特定光譜發展成爲智慧光源模組,在不用更換燈具下依照葡萄各生長階段需求來補光,讓果實大小接近,賣相變好,產值也提升10%以上。智慧感測科技不只提升葡萄產值,也幫助花農調節產季,增加花卉外銷產值;舉例來說,臺灣外銷日本的主力花卉洋桔梗,中臺灣地區爲主要栽種區域,佔了全臺灣9成以上產量;然而臺灣冬季常因日照不足,嚴重影響洋桔梗產量,工研院與臺中農改場聯手研發「智慧光源模組」技術,透過智慧燈具在場域的實際應用,節能減碳並大幅降低電費成本,無須更換燈具的LED智慧光譜燈具更精準掌握了生產效率,讓洋桔梗單支花苞數增加了近50%的效益,提高外銷產值。

除了在國產的優質智慧元件領域耕耘,工研院更以多種生物質材料結合微生物技術,將鳳梨葉、檸檬皮等剩餘農食加工後廢棄資材開發如青貯飼料,除了完整發揮循環經濟,還具備取代進口飼料、減少運輸與碳排,與降低飼養成本的效用。智慧與生態材料科技的系統整合,將進一步實現建構永續循環與淨零碳排的跨領域產業生態系目標!(文/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