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首都紀念碑:沒有一個華人是叛徒,沒有一個華人是逃兵

古巴首都哈瓦那中心廣場上樹立着一座兩丈多高的紀念碑,碑座銅牌上寫着一句話 “在古巴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華人是叛徒,沒有一個華人是逃兵”。這是古巴獨立戰爭英雄甘札洛·狄格沙達將軍的兩句讚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爲什麼在遙遠的西半球島國上會有這樣的豐碑和碑文?

衆所周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農民起義運動,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粉碎了帝國主義將中國迅速殖民化的妄想,但同時也給中華大地帶來了無盡的傷痕,至少1.6億人永遠的消失在這場農民起義運動中。

伴隨着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大批的太平軍將士被俘,其中很多都被當地官府與歐美奴隸販子賣到美洲充當勞工,例如臭名昭著的英國殖民者戈登,就曾在協助清軍攻陷蘇州後,將大批太平軍戰俘用船送往美洲做苦力。還有一部分太平軍將士和窮苦百姓爲躲避官府追捕或囿於生活閒苦,紛紛來到港澳,以“契約勞工”身份遠赴他鄉謀生。其中一部分人就來到了古巴。

據當時西班牙史料記載,遠渡而來的華工光是在航海途中死亡率就高達13%,更有數以萬計的華工因爲當地的氣候條件病死。然而活下來的人也算不上多麼幸運,他們將要面對的是地獄一樣的生活。

當時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的古巴,在其他國家相繼廢除奴隸制或保持“低調”時,仍舊在推行實際上的奴隸莊園制。苦力的生活條件是極差的,過着牛馬不如的奴隸生活,他們被驅趕到田裡種植甘蔗、菸草或咖啡。華工的契約上規定,一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個小時,但實際的工作時間往往多達15甚至20個小時,華工被當作比黑人更爲低賤的畜力來使用。每天超負荷的工作還要忍受皮鞭和棍棒,甚至慘遭屠殺。在這樣的非人凌辱與殘酷壓榨下,華工平均存活時間僅5年。

爲證實古巴虐待華工的事實,清政府總理衙門一邊在北京展開與日斯巴尼亞(即西班牙)的外交交涉,主動致函英、俄、法、美、荷等各國使臣,請求公斷。一邊委派禮部太常寺少卿陳蘭彬前往古巴作調查,詢問古巴凌虐華工情形。

據清末傳教士丁韙良、艾約瑟等人創辦的期刊《中西聞見錄》中記載,陳蘭彬一行抵達哈瓦那後,先後視察了哈瓦那與古巴各省的甘蔗種植園、豬仔館、製糖廠以及囚禁華工的"官工所"。陳蘭彬的隨從容增祥描述:“蓋紀豬仔之苦況而作,有云:肉破皮穿日夜忙,並無餐飯到飢腸,剩得死後殘骸骨,還要燒灰煉白糖”。“(莊園主)唯利是圖,罔顧人命,華工之勞逸不問,飢飽不問,生死亦不問也。一日兩餐,僅發生蕉四條”。

華工陳阿金供稱:“我生病告訴管工,說我假病,叫四人按着脫去褲子打,肉都爛了,仍帶鏈做工,夜裡回來,又拉着我在破處撒鹽及橙子水,我痛的幾死!”。華工冼佐邦供稱:“各國人到古巴,皆得往來自便,平正交易,不知華人何以獨受虐,竟出黑人之下!”

據統計,截至19世紀後半葉,被低價販賣到古巴的華工超過14萬人,被虐待致死者就有2萬多人,因此他們的反抗情緒和對自由的渴望日益強烈,而古巴自身的問題也愈發嚴重。

1868年10月10日,長期的社會矛盾吹響了爭取獨立的戰鬥號角,古巴大莊園主卡洛斯·曼努埃爾·德賽斯配德斯在自己的製糖廠裡發表了獨立宣言,並且解放了自己的奴隸,豎起大旗反抗西班牙的暴虐殖民統治,飽受壓迫的華人羣體羣起響應。

隨着古巴獨立戰爭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華工加入起義軍,戰場上的他們驍勇善戰,義薄雲天,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根據古巴官方檔案中記載,在1870年1月1日,一支由西班牙普埃略將軍率領的兩千多名士兵組成的縱隊,奏着音樂高舉旗幟向起義軍發起進攻,儘管起義者人數僅及敵軍四分之一,沒有大炮,彈藥也不足,但他們卻讓西班牙軍隊遭到慘重失敗。其中由華人組成的兩個戰鬥班殊死搏鬥。子彈打光了,他們就用槍托砸碎敵人的頭顱。

在古巴革命英雄岡薩洛將軍的回憶錄中提到,有位綽號叫“半羊半獅”的華人軍官,來古巴以前是一名太平軍將士,被大家評價爲“遵守軍紀像綿羊,上陣殺敵如雄獅”。還有位名叫“張阿南”的華人軍官,“忠誠之氣令人欽佩,他身經百戰,每次臨敵必身先士卒”。還有位姓黃的中國軍官不幸被敵人俘虜,他寧死不降,以身爲中華民族而驕傲。最終殘忍的西班牙殖民者對他施以鞭刑,他就義前仍高呼“古巴自由”不止。

終於經過殘酷的鬥爭,古巴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02年,古巴宣佈獨立,一些“古巴本土革命者”開始向政府邀功請賞,而作出巨大貢獻的華人官兵卻選擇了自食其力,而最終憑退役證去領取微不足道薪水的華人不過44人。在1992年出版的古巴《波埃米亞週刊》上,曾刊登一篇題爲《起義軍中的華人》的文章,裡面提到:“當戰爭結束,共和國建立時,曾爲古巴獨立流血犧牲的華工不求論功行賞,也沒有索取榮譽和地位,而是功成身退。

然而華人的革命之路並未結束,又過了半個世紀後,古巴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古巴再次爆發革命。

1953年的7月26日,在菲德爾•卡斯特羅帶領下,165名古巴革命者進攻聖地亞哥-德古巴市郊的蒙卡達兵營,打響了反抗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第一槍。由於當時革命隊伍的實力弱小,無法與美國扶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抗衡,所以起義未能成功,但它鼓舞了古巴勞動人民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壟斷組織和地主、資本家的革命鬥爭。

直到1956年底,流亡墨西哥的卡斯特羅率部返回古巴,計劃再一次進行武裝起義,但遭到政府軍殘酷的鎮壓,經過三天血戰,82人僅剩12名倖存者。他們隱蔽在馬埃斯特臘山區,並在此建立了根據地,積蓄力量。這期間,古巴革命者的隊伍中再一次出現了華人的身影,並涌現出戈斯打沃.崔(Gustavo Chui)、阿曼都.趙(Armando Choy)、摩西斯.王(Moises Sio Wong)三位華裔將軍。古巴革命者學習來自中國的《論持久戰》以及游擊戰策略和先進的共產主義思想,並印成小冊子,這些小冊子被起義軍官兵親切地稱作“來自中國的糧食”。

最終,經過2年多艱苦卓越的鬥爭,在1959年1月2日,由切格拉瓦率領的起義軍攻佔首都哈瓦那,政府軍投降,人民革命戰爭取得了勝利,翻開了古巴歷史新的一頁。

現如今,華人已完全融入古巴社會,古巴也不再出現對華人種族歧視的現象,華人也在古巴獲得了和其他人種一樣平等的權利。華人的到來,加速了古巴文化與中國文化習俗與宗教信仰的相互融合,其中,最神奇的是中醫技術,當地甚至流傳着許多中國醫生的傳說故事,以至於還有這樣一句諺語:“此人病入膏肓,連中國醫生都醫不好了!”

在古巴兩次獨立戰爭期間,有數以萬計的華人投身革命。這批由華人組成的軍隊在古巴革命中作出很大貢獻。因此,纔有文章開頭古巴獨立戰爭英雄甘札洛·狄格沙達將軍的讚語,“在古巴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華人當逃兵,也沒有一個華人做叛徒。”

當然,古巴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友誼絕不止於此。新中國成立後,古巴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拉丁美洲國家。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地震期間,古巴立即派出了一支35人組成的醫療隊進駐汶川開展醫療救助,他們說:“中國就是古巴,四川就是哈瓦那,只要中國四川災區的人民需要我們,我們就在這裡堅持工作。” 願中古兩國友誼長存。

作者:孫振博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 地史館 ]

地理歷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釋歷史,用歷史記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