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大跌、元老出走,奈雪的茶被拋棄了?
21世紀經濟報道 易佳穎 上海報道
3月10日,奈雪的茶股價大幅下挫,盤中一度大跌約25%,截至收盤報1.3港元/股,收跌20.7%。奈雪的茶總市值僅有22.20億港元,不足競爭對手蜜雪冰城1484.4億港元市值的1/66。
業績預虧
3月10日,深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調整結果生效。調整原因是此前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中型股指數、小型股指數實施的成份股調整,調出包括奈雪的茶等28只股。這一變動對奈雪的茶股價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更重要的是,3月7日,奈雪的茶發佈的盈利預警公告顯示,根據對最新未經審覈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評估及董事會現時所得資料,該集團預期於2024年度將錄得收入約48億元-51億元,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約8.8億元-9.7億元。
至於虧損原因,奈雪的茶解釋稱,2024年度消費市場表現疲弱,更多的顧客傾向於謹慎消費或目的性消費,且現製茶飲行業競爭加劇,共同導致集團於2024年度來自奈雪的茶直營門店的收益及門店經營利潤率產生波動。
奈雪的茶還稱,集團經營狀況維持穩健及正常,且集團擁有充足的現金以支撐業務的穩健發展。而爲應對不利因素帶來的壓力與挑戰,奈雪的茶公告中提到,將不斷優化現有門店並探索更多店型以適應不同消費場景下茶飲店網絡的拓張等多個策略。
連續虧損
“哎,很久沒喝過奈雪了,還記得最早一次喝,完全是小資生活的腔調。”家住上海的消費者小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街口那家奈雪的茶,原來是一整棟二層小樓,現在關店好幾年了,那個位置還空置着,沒租出去。如此選址,也難怪開不下去吧。”
從這也不難看出奈雪的茶麪臨的困境,一面是高企的成本,一面是減少的收入。據瞭解,自奈雪的茶在2023年7月放開加盟,奈雪的茶要求加盟單店投資金額最低預算爲98萬元(後調整爲58萬元),且門店面積限定在90平方米至170平方米之間。
而高門檻形成鮮明對比確實逐漸走低的單店GMV,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及其他城市的直營店單店日均GMV均跌破萬元,同比降幅分別爲37.68%、38.32%、37.38%和37.04%。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加盟店僅有353家,7個月內僅淨增153家。這一速度與競品品牌相比顯得非常緩慢。實際上,奈雪的茶自2021年上市後長期陷入盈利困境,僅在2023年實現短暫盈利,實現1322萬元淨利潤,2024年再度轉虧,上半年虧損達4.35億元,累計虧損超過56億港元。
信心不足
受蜜雪冰城上市帶動,奈雪的茶有過一段好日子。蜜雪冰城IPO以1.77萬億港元創港股凍資紀錄,引發市場對茶飲賽道價值重估,奈雪的茶作爲港股上市茶飲標的獲資金短期追捧。2月26日及27日兩個交易日,奈雪的茶直線走高,2月26日股價大漲33.08%至1.77港元/股;2月27日收2.15港元/股,漲21.47%,盤中一度漲幅達42%。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2月26日,奈雪的茶發佈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鄧彬因需發展其他個人事務辭職。鄧彬在奈雪的茶任職已接近10年,是除創始人趙林、彭心夫婦以外的唯一一位執行董事。而就在辭職當天,鄧彬本人減持了46萬股。
鄧彬稱得上奈雪的“三號人物”,加入奈雪的茶時,公司僅有4家門店。任職十年來,其歷任運營主管、區域總經理、公司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截至2024年6月30日,鄧彬僅持股奈雪的茶0.10%。
從2023年以來,奈雪的茶已有多位高管陸續離職,獨立非執行董事陳羣生、首席技術官何剛先後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僅是高管,嗅覺靈敏的資本也在撤退,早期投資方天圖資本自2023年起多次減持奈雪的茶股票,另一大機構投資者太盟也在2024年減持2432萬股。
股民、高管以及曾經傾心投入的投資機構,都表現出信心不足。面對競爭白熱化的新茶飲市場,奈雪的茶通過關閉盈利較差門店、門店及產品優化策略、加盟店業務、海外業務拓展等尋求轉機。此外,奈雪的茶還另闢蹊徑,在深圳開了一家輕食店,“奈雪的茶·green輕飲輕食”。但上述調整能否奏效,都還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