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航天成就激勵追夢人奮勇向前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2024年發射任務順利收官。從嫦娥六號月背“挖寶”,到神舟十九號乘組太空“接力”,航天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馳而不息,激勵着每一個人勇敢追夢、奮勇向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系統闡述了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深刻揭示了中華文明內蘊的文化基因與獨特優勢。“嫦娥”“天宮”“北斗”這些以中國神話命名的航天成果,傳承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飛天文化。在航天事業創建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積澱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新時代,大力弘揚這些精神對於我們夯實文化自信根基具有重要意義。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從未停止對天空的遐想和探索。古代中國既孕育了以嫦娥奔月爲代表的神話故事,也傳頌着萬戶飛天的實踐壯舉。新中國成立後,航天人白手起家、衆志成城,成就了“兩彈一星”偉大創舉,孕育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進入新世紀,航天人接續奮鬥,實現了“神舟”飛天的千年夢想,在載人航天工程實踐中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進入新時代,我們取得了越來越多的航天成就——“嫦娥”探月、“天問”落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天和”遨遊星際,同時造就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和“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衆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航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就於當代中國人民奮鬥實踐,不斷髮展延續、源遠流長。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古人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精神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今天的航天科技是技術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業,每個航天成就都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離不開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在探月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工程全線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勇下先手棋、敢做第一次,奮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制高點。實踐證明,創新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法寶。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航天事業是組織體系規模龐大、高度集成,極爲嚴密、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科學領域廣泛。航天事業取得的每一次重大成功,都凸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啓動以來,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聚力攻關,幾十位院士領銜出征,1.4萬餘家企業、50餘萬人從事系統應用推廣,彰顯着萬衆一心的團結偉力。航天事業依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幾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是全國各族人民手挽手、心連心、肩並肩共同奮戰,展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統一性。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幷蓄的開放胸懷。敦煌壁畫繪就中國古人的飛天夢,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中亞文化、西亞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的開放與包容。我國在北斗導航、月球探測等航天工程中,始終大力推進國際合作,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深空探測領域達成合作,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包容胸懷。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歷次中國航天白皮書中都提出,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是爲了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使外層空間造福於全人類。中國探月工程實施過程中,主動開放資源,搭載多個國家的科學儀器設備,又將獲得的寶貴原始探測數據向全世界開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中國方案。
古老的飛天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對飛天、攬月、摘星的嚮往,今天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正是中國人沿着古代飛天夢想一路走來所匯聚的文化力量。新時代新徵程上,傳承航天文化,弘揚這些精神,不斷厚植文化自信,必將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更加澎湃的文化能量。
作者:孫佔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