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防務自主,歐洲“準備就緒”了嗎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22日電 題:防務自主,歐洲“準備就緒”了嗎 新華社記者陳斌傑 丁英華 周玥 歐盟峰會日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峰會原則上同意了歐盟委員會提交的《2030年準備就緒》白皮書,但歐盟成員國在如何保衛烏克蘭和自身安全的問題上仍存分歧。分析人士認爲,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歐政策轉向背景下,加速擺脫對美依賴、實現防務自主已經成爲歐洲國家的普遍共識。然而,歐洲防務自主仍面臨諸多挑戰,“準備就緒”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道阻且長。
軍援烏克蘭仍存分歧
烏克蘭危機和美國新一屆政府對烏態度極大刺激了歐洲的安全意識,如何保衛烏克蘭成爲本屆峰會的重要議題。 “國際秩序正經歷1945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這是歐洲安全的關鍵時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在布魯塞爾表示。 本屆峰會前,卡拉斯呼籲將歐盟今年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金額增至400億歐元。這一提議遭到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反對,但獲得一些東歐及北歐國家支持,法國態度不明朗。卡拉斯20日表示,由於多數歐盟國家面臨財政赤字壓力,一些大國對向烏克蘭提供400億歐元軍事援助持保留態度,目前歐盟正努力達成一個短期目標,即先向烏克蘭提供50億歐元用於購買彈藥。 據歐洲媒體報道,此次峰會後,除匈牙利外的26個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簽署了一份援烏聲明,但對援烏的具體金額、方式未達成共識。輿論認爲,這說明歐盟內部圍繞如何保衛烏克蘭這一問題仍存分歧。 復旦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簡軍波指出,經濟壓力下,歐洲各國對持續撥款軍援烏克蘭存在分歧,對如何籌措資金持不同意見,就向烏派遣維和部隊或讓法國“覈保護傘”延伸至烏克蘭等提議也未形成共識。
“歐洲無法再信任美國”
法國曆史學家雷蒙·阿隆曾說:“本質上,西歐自身的防務依賴美國,是不健康的。”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日前發表文章並引用這句話。文章說,歐洲安全長期依賴美國,這是難以維持的。跨大西洋關係在經歷了過去兩個月的挫折後,“歐洲無法再信任美國”。 峰會前夕,歐盟委員會發布一份名爲《2030年準備就緒》白皮書,希望通過增加對國防工業的投資、鼓勵聯合採購、提高軍工產能等措施,使歐洲在2030年擁有強大的國防能力。本屆峰會上,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原則上認同這份白皮書的方針。 這份白皮書與本月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的用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計劃一脈相承,均旨在調動歐盟的資源,加強防務自主。馮德萊恩說:“和平紅利的時代早已過去。我們依賴的安全架構不再被視爲理所當然。歐洲已準備好加緊行動。” 分析人士認爲,美國新一屆政府對烏克蘭及歐洲的政策轉向讓歐洲領導人意識到,尋求防務自主、戰略獨立是當務之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網站刊文說,當前背景下,美國已經不再是歐洲的可靠夥伴,“歐洲需要停止關注美國的選擇,轉而專注於自己的選擇,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防務自主道阻且長
近年來,歐洲國家不斷呼籲加強“防務自主”,歐盟也越來越多地參與防務事務,《2030年準備就緒》白皮書和“重新武裝歐洲”計劃都表明未來歐盟政策重心進一步向防務和安全轉移。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歐洲各國對安全防務的認知存在分歧,軍事裝備依賴美國,防務投入面臨資金壓力,歐洲建立獨立軍工體系、真正實現“防務自主”道阻且長。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本月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北約歐洲成員國進口的武器中,64%來自美國,相較於2015年至2019年期間的52%,美國軍火佔比升幅明顯。這表明,歐洲軍工產業深度嵌入美國體系,要想在防務方面實現自主面臨巨大挑戰。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貢特拉姆·沃爾夫表示,歐洲不僅依賴美國產品,也依賴美國的基礎設施。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員保羅·範霍夫特說,若美國完全從歐洲抽身,法國和英國的核威懾能力目前還不足以保護整個歐洲。 另據美國彭博信息研究公司分析,歐洲北約成員國加強其國防工業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時間。歐洲規模較小的國防工業無法在短期至中期內提供所有所需物資,並且該行業還面臨訓練有素人員短缺的問題。 美國《政治報》歐洲版也發表文章說,重新武裝歐洲的成本巨大,歐盟需要將其佔國內生產總值1.8%的國防開支至少再增加一倍甚至兩倍。英國《衛報》文章指出,成本壓力加劇了歐洲在防務問題上的“政治緊張”。 此外,在安全認知和防務開支問題上,歐盟成員國意見並不統一。此前,包括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內的歐盟部分成員國領導人對“重新武裝歐洲”計劃表達了不滿。英國《衛報》刊文說,受歷史和地理因素影響,東歐國家往往更關注提升防衛能力,而南歐國家傾向於將資源優先用於其他安全問題,歐洲各國圍繞防務的利益訴求存在差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