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文推進交通綠色轉型,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應用有望提速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對不同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量化工作目標,其中提及到2030年,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週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交通工具包括船舶、航空器、公路用車等,《意見》對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也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建議,包括“推動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採用清潔動力,加快淘汰老舊運輸工具,推進零排放貨運,加強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應用,鼓勵淨零排放船用燃料研發生產應用”。
在交通領域,消耗更多傳統燃油的航空業是降碳減排的重點,而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下稱“SAF”)替代目前的航空燃油,是航空業脫碳的關鍵。
SAF是指滿足可持續性標準,來源於生物質、餐飲廢油等含合成烴原料加工後,達到民用航空噴氣燃料標準的燃料。相較於傳統化石燃料,SAF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最高可減少85%。
據記者瞭解,在中國民航“十四五”綠色發展規劃中已明確,國內“力爭2025年當年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2萬噸以上、2025年可持續航空燃料累計消費量達到5萬噸(約佔國內航空煤油年消費量的千分之二)”。
近年來,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多家國內航司都相繼完成了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驗證飛行,國產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一架ARJ21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也剛剛完成首次加註SAF的演示飛行。演示飛行所使用的SAF採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原料來自俗稱“地溝油”的餐餘廢油。
據記者瞭解,我國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個擁有自主研發生物航空燃油技術的國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生物航空燃油生產、認證、應用體系。國內首套年產10萬噸生物航空燃油裝置,2022年在鎮海煉化開啓規模化生產,也就是國產飛機演示飛行加註的SAF來源。
今年上半年,中國石化又與道達爾能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在中國石化的一個煉廠利用廢棄油脂共同生產SAF,年生產能力達23萬噸;河南君恆生物的SAF也獲得民航局適航批准,成爲我國首家可將所產SAF投入商用的民營石化企業。
不過,雖然SAF的產量近年來逐漸增長,但其生產成本仍高於傳統的航空煤油。
“目前航空公司使用SAF的最大挑戰,是其價格比傳統航空煤油高三到五倍,“國際航協地區副總裁(北亞區)解興權對記者指出,“建議各國政府出臺相應的刺激性政策,確保形成使用SAF的良性有效的市場,只有實現更大規模量產,才能把成本降下來。”
對於《意見》中提到的“加強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應用”,不少業內認爲,這將提速SAF的生產,而能否在使用SAF上給予具體的政策支持,是後續落實《意見》所期待的。
解興權則認爲,要實現SAF的產量進一步擴大,需要實現原料的多元化。“預計未來五年內生產的SAF中,約80%可能來自HEFA(氫化脂肪酸),包括廢棄食用油、動物脂肪等,加速使用其他經認證的方法和原料(包括農業和林業殘留物以及城市垃圾),將大大擴大SAF的生產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