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博明的演說曝露一邊倒親美的危險(朱駿)

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陳冠宇攝)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1月12日於政大社科院以〈驚濤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爲題發表中文演講。

博明大力稱讚「臺灣也是民主的榜樣,目前一些民主國家淪陷於社會信任度低迷,懷疑自治的能力,而臺灣的民主信心正在增長」。

這有嚴重的瞎扯淡嫌疑。民進黨政府以人民的血汗錢豢養網軍對付人民與反對派政治人物,瞎整與自己立場不同的媒體,禁止媒體報導不利於自己的新聞,頻繁說謊欺騙人民,大筆預算去向不明或浪擲於明知失敗的項目,已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令懷疑民主政治治理能力者人數增加,更有藉口抨擊民主制度,這林林總總的惡行劣跡能是「民主的榜樣」嗎?

博明斷言,「臺灣民主已經受到了攻擊。…不用說,威脅來自北京,方式是所謂『政治鬥爭』。」明白提到大陸對臺的「認知戰」,舉了兩個例子:「美國把臺灣當棋子,準備把臺灣『烏克蘭化』」與「普丁入侵烏克蘭是對北約長期存在的一種可以理解的迴應」。

去年由美國完全掌控的「世界民主運動大會」在臺灣舉辦,在會上將臺灣與烏克蘭深度連結與類比,違反了當初民進黨政府一再公開宣示之臺灣不是烏克蘭的主張,請問,這是中共的認知戰還是美國的居心設計使然?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近針對臺海情勢完成24次兵推,1月10日公佈的分析報告指出,「臺灣並不適用所謂的『烏克蘭模式』」,顯然,美國人一直有將烏克蘭模式應用到臺海的企圖嘛!

至於「普丁入侵烏克蘭是對北約長期存在的一種可以理解的迴應」的說法,確實扭曲事實,但美國大牌國際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不就是這樣認爲的嗎?博明難道以爲米爾斯海默會聽命於中共嗎?

博明雖說:「美國與臺灣和盟友密切合作,目的是阻止兩岸戰爭的發生,因爲戰爭無論對哪一方都是災難性的。」但還是迷信軍事嚇阻的作用,以爲可「以實際打贏戰爭的努力來遏制戰爭。」同時,還吹牛「事實上,北約的存在顯然是阻止和延遲了普京發動和擴大戰爭。」

無論如何,博明在這裡出現一個論述的破洞,「以實際打贏戰爭的努力來遏制戰爭」必須以戰爭發生爲前提才能獲得證實,亦即軍事嚇阻是沒有辦法保證阻止戰爭的,也許可以延遲,若延遲,極可能讓對手有底線思維,做了更好的準備,具備出更重手的力道,潛在的傷害更大。

博明大概也知道自己的論證有破洞,所以接着說:「顯而易見,未能阻止普丁發動烏克蘭戰爭的原因不是對俄羅斯的軍事威懾,而是幾年來,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對普丁一步一步顛覆烏克蘭主權的反應猶豫不決。」

把烏克蘭戰爭的責任推給美國與歐洲盟友的「猶豫不決」,是不負責任的託辭。明明有邏輯漏洞還執意如此表述,無非是要爲美臺軍事合作大唱讚歌,誘使臺灣人民全心投入「爲美備戰」,先表現出比美國人還堅決的「視戰視死如歸」。這就是要臺灣人先敢於當砲灰,至於美國是否就不再「猶豫不決」,不能保證。

博明在前面說到,臺灣面對的是來自中共的「政治鬥爭」,「中共也知道,臺灣不會軍事威脅中國。」又說「北京希望吞併臺灣,是因爲民主的臺灣對北京極權政權的存在構成威脅」。

顯然,兩岸問題的本質在政治不在他處。若此,是不是首先應該考慮以政治戰略與作戰回擊中共,而不是把絕大部分的心思與賭注放在不對症的軍事嚇阻?而政治戰略是臺灣最能以小博大之處,若能充分發揮,對美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美國爲何不能促使兩岸正式開啓政治對話,爲其保駕護航,實踐多次公開宣示的「鼓勵兩岸和平解決方案」?似乎折射出天生好戰或故意阻撓兩岸統一的心態。

博明深知臺灣現況,利用臺灣社會已經激化的對立慣性,把親共與親美對決,想以否定親共的方法反證親美的正確。事實上,臺灣主張親共者爲極少數,會越來越吃癟,不值得一提,博明居心叵測,不言可喻。

站在臺灣的立場,最符合臺灣核心利益的路線是以我爲中心的戰略獨立自主,既不能親共,也不應一邊倒親美。先不論美國人心裡怎麼盤算,美國的軍事力量能不能作爲完全的依靠,看看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就應明白。(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