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川普強勢歸來 中美關係面臨更大風浪(孫成昊)

川普再度上臺後,預料對中國不會有什麼善意,中美關係將面臨新波折。(圖/美聯社)

川普以極爲明顯的優勢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將於明年1月重返白宮。在川普2.0時代,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態勢總體上將變得更爲猛烈。雖然對華戰略競爭已成爲兩黨共識,但最早將中國定位爲主要競爭對手的川普,其競爭思維與拜登政府有着顯著不同。拜登主張「管理競爭」,而川普及其團隊則更偏向「贏得競爭」,希望採取更直接和強硬的手段壓制中國。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政策目標上,也深刻影響政策手段的選擇,尤其在經貿(trade)、科技(technology)、臺灣(Taiwan)的「3T」議題上可能導致中美關係更趨緊張。

川普的經貿政策可能對中美經貿關係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川普的重點不再是維持「去風險」或是「有限脫鉤」,而是通過更大規模的加徵關稅推動中美經濟關係「切割」。川普競選期間明確表示,將對來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徵至少60%的關稅,甚至可能擴大至其他國家制造的中國品牌產品。這種更爲強硬的措施不僅意在打壓中國製造業,更是川普試圖迎合美國國內藍領選民、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經濟政治工具。這一關稅策略的施行,將使中美在貿易領域的矛盾更加尖銳,這不僅使中美經濟關係加速「脫鉤」,也會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帶來衝擊。

川普政府的對華科技政策將從「小院高牆」走向「大院高牆」,力圖切斷中國對核心技術的獲取途徑。在川普看來,美國的技術優勢是競贏中國的重要依託,其對華「科技戰」策略可能包括進一步限制中國在半導體、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獲取,通過限制美國公司對華合作,切斷中國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重要渠道。川普政府可能將單邊行動作爲科技封鎖的主要手段,甚至採取更直接的貿易制裁或出口禁令。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在限制中國獲取關鍵技術的同時,更注重與盟國協商,試圖打造「技術聯盟」共同應對中國競爭。川普所採取的策略,短期效果可能更明顯,但長期看可能會對全球科技創新生態產生不利影響,甚至衝擊美國科技企業在全球的市場競爭力。

川普政府的涉臺政策則可能帶來更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在臺海議題上,川普本人並不關心,傾向於採取「交易型」立場,希望通過涉臺議題換取與中國博弈的籌碼。然而,川普團隊中的鷹派人物主張將臺灣議題作爲對華威懾的重要抓手,認爲以強硬手段應對臺海局勢符合美國地緣政治利益。在團隊幕僚的推動下,川普政府或將採取擴大對臺軍售、提升美臺官方接觸級別、推動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等舉措。這些舉措不僅可能導致臺海局勢高度不穩,還可能成爲中美關係中的風險點。

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還可能在雙邊對話和人文交流方面帶來深遠影響。川普團隊中的部分鷹派人士認爲,雙邊溝通渠道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對美國並無益處,因此可能傾向於減少或凍結中美各項對話。川普政府的這一策略意味着雙方在外交、經濟、科技等層級的溝通將受到較大阻礙,甚至可能僅維持頂層的有限交流。這一趨勢將使兩國難以在誤解加劇時通過對話緩解緊張局勢,增加政策誤判可能性,也加劇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中美人文交流也將面臨嚴峻挑戰。川普曾在其執政期間啓動「中國行動計劃」,這些舉措的負面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散。川普再次執政後,可能進一步採取限制措施,包括縮減中國留學生簽證類別、增加對中美人文交流的限制等。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而川普的限制性政策可能削弱這一基礎,加深彼此隔閡,加劇雙方「民間脫鉤」的風險。

川普重返白宮,也意味着他將重組由保守派鷹派人物爲主體的外交安全團隊。這些人對中國長期抱有不信任態度,認爲中美關係的本質是對抗而非合作。這一團隊將包含諸多對華「強硬派」人物,主張在軍事、意識形態上對中國實施高壓政策,以對抗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可以預見,川普政府在意識形態層面的對華打壓將更強烈,如利用媒體、網絡平臺等方式攻擊中國。這種政策還可能對在美的中國公民施加更多壓力,進一步收緊中美人文交流紐帶。

在中美關係遭遇更大風浪的情況下,中美合作的空間或將遭到嚴重擠壓。川普的單邊主義和對外政策中的交易性傾向,使得全球治理難以成爲中美合作的切入點。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國際議題本可爲中美提供合作機會,但川普政府的政策取向更多以短期利益爲導向,尤其在氣候政策上,川普一貫秉持「美國優先」立場,不願在全球治理方面做出妥協。這使得中美在國際舞臺上的合作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也意味着未來四年雙方在全球議題上的互動將更加困難。

川普的再度當選使得中美關係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顯著增加,但中國依然需要在應對川普的強硬政策時保持冷靜與定力,採取靈活的應對策略。中國需審慎維持與美國的溝通渠道,盡力保持多層級交流,以防止誤判發生。通過中美地方層面互動、民間外交以及商界溝通,中國仍可以尋求美國社會中的理性力量,爭取更多務實聲音。此外,中國可以積極開展多邊外交,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不僅能強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還爲應對川普政府的強硬政策提供更廣闊的戰略空間。(作者爲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訪問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