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海虎潛艦官兵落海意外 做錯什麼?(王志鵬)

2023年12月21日海虎潛艦人員意外遭涌浪打落海中乙事,在海軍舉行隆重的告別式之後,終於告一段落,也給遇難家屬一個終結的交代。圖爲海虎潛艦。(摘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2023年12月21日海虎潛艦人員意外遭涌浪打落海中乙事,在海軍舉行隆重的告別式之後,終於告一段落,也給遇難家屬一個終結的交代。事發當時,消息一出,個人即已得知也有初步的分析研判,儘管媒體不斷詢問,但在同樣極度難過哀傷之際,亦不願意多說或提出任何意見,祈願遇難者能夠出現奇蹟,早點被發現平安歸來,亦或家屬能有所慰藉;且海虎潛艦全體官士兵仍處於高度心理驚嚇,以及面對後續的深度密集調查壓力。

依照民法第8條規定,遭遇特別災難者,於特別災難終了滿1年,失蹤才能聲請死亡宣告。是以海虎潛艦此案,如不以特別方式處理,全案空懸亦將曠日廢時;儘管海軍絕不放棄搜尋,但要持續派出多數可用兵力,也難以爲繼長達一年的時間,畢竟海軍還有正常演訓與任務須執行。

此事件處理至今已近足月,據此解析可能的致命原因。依據媒體轉述海軍公開的訊息,分析若干疑點與致命的因素。首先,艦上聲納發現本艦異常噪音後,艦長決定上浮檢視這是正確的;上浮之後由帆罩上方的駕駛臺觀察,即可發現已經脫離漂浮在300公尺外的救難浮標,然派遣人員至上甲板進行回收,卻是極爲不智的作爲;因爲不論涌浪大小如何,即使派遣30個人也收不回來;因此,當下最佳的方式有三:最好的方式,就是當機立斷「切斷」(cut off)或「釋放」(let go)脫離的救難浮標;第二,則是依據當時涌浪方向,設法將救難浮標保持於潛艦橫向左後或右後方的位置,採取之航方式緩慢返港;第三,就是即刻通報艦隊指揮部,原地浮航停車待命,請求獵雷艦支援切斷救難浮標的鋼纜。

其次,就是即使救難浮標的木質蓋板遭涌浪打脫,救難浮標雖具備正浮力,也因爲有「機械鎖定製」的裝置卡住,而此鎖定製是必須由人員釋放才能脫鎖,因此爲何會自動脫開,是機械故障?嚴重鏽蝕?還是其他因素?不得而知,這也令人質疑。而救難浮標一旦被釋放,其浮標內部具備電池,會自動發出固定閃光與求救信號約72小時,這很容易經由水面救難艦定位尋獲!

再者,針對「安全索」本身與其「鋼質ㄇ型釦環」,艦上儲備新舊至少近30條,而潛艦於每次「定期保養」時,均會送廠檢驗測試其拉力(包含繩索本身和鋼釦)是否合乎標準值,檢測完畢之後,廠方技師會通知潛艦負責的艦務部門派人驗收,驗收後廠方與潛艦雙方執行人,都必須簽字以示負責,不合格即予以淘汰換新,因此斷無繩索斷裂或鋼釦變形之虞,那問題又出在哪裡?

而脫落的「救難浮標」在2023年12月23日凌晨也由「銘傳艦」於小琉球南方海域發現,並完成回收。然後續「救難浮標」的300公尺鋼纜是如何解脫的?是遭海水拍擊斷裂?還是海虎潛艦最後予以切斷?倘若是後續艦上人員予以「釋放脫離」或是「強行切斷」,那一開始如此決策,當不會促成如今嚴重的憾事!

然2023年12月23日海巡署「巡護7號」凌晨在小琉球南方海域尋獲第一件紅色救生衣;2023年12月27日海軍「田單軍艦」於小琉球南方海域,再尋獲第2件救生衣。潛艦官兵所穿着之救生衣,即使落海理應與人體一起,爲何會分離?是被涌浪所強力拉扯,造成脫開或斷裂?還是有其他因素?

而國防部與海軍督察室所組成的專案調查小組,最後調查的報告也應適當地公開以昭公信。如2005年1月8日美國「舊金山號」核動力攻擊潛艦(SSN-711)於關島東南方580公里,水深150餘公尺處,以33節速率撞上太平洋海底山脈。該艦於返回母港關島之後,美國海軍部立即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調查,歷經4個月向美國國會報告之後,隨即公開調查報告(U.S. Pacific Fleet Public Affairs,2005b),調查報告主文與相關附件計124頁;美海軍其他公開意外調查報告,亦不勝枚舉。

海虎潛艦此次意外,潛艦部隊除了要靜心深思,重新檢視裝備檢測、訓練和操作安全與指揮官臨危應變的決策能力外;另給予我們另外一個警示,就是新造的首艘新型潛艦「海鯤號」,在後續進行「海上測試」(SAT)務必要按部就班,絕對不能操之過急,一切以「人安」與「艦安」爲要!

(作者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