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英國大選對臺灣的啓示(戴東清)

英國脫歐4年來,直接經濟損失1400億英鎊,對歐貿易減少4%,英國經濟規模減少6%,增加對歐洲進口產品通關檢查費用增加3億3千萬英鎊,歐洲民衆入境英國人數減少5倍。(圖╱美聯社)

英國於2024年7月4日舉行大選,各項民調顯示已連續執政14年的保守黨將失去國會多數席次而淪爲在野黨。此次大選與上次大選最大的差別,在於與歐洲關係完全不在競選主要議題之中,不過這不代表英國脫歐4年來與歐洲的經貿關係已運作順暢,只是因爲該議題敏感,任何政黨都不易在該議題上得分,因此選舉未聚焦在該議題上。

英國脫歐4年來,各種官方與民間經濟機構評估,直接經濟損失1400億英鎊,對歐貿易減少4%,英國經濟規模減少6%,增加對歐洲進口產品通關檢查費用增加3億3千萬英鎊,歐洲民衆入境英國人數減少5倍。原本以爲脫歐後可以跟美國簽訂自貿協議,但是美國興趣缺缺;與澳洲、紐西蘭的自貿協議在2030年前只會英國的GDP增加0.08%,該等數字都顯示脫歐對英國的經濟發展而言,可謂是得不償失。

更糟糕的是,當初主張脫歐之政治人物承諾的更多自由貿易,更多減少管制,更低稅率的經濟發展,完全沒實現,只留下不少對此感到懊悔的民衆。根據民調顯示,對脫歐感到後悔的民衆有58%,遠遠高於不後悔的31%。然而要重新加入歐盟談何容易,因爲涉及許多法律修訂,再加上該議題存在世代差異,年紀愈大愈支持脫歐,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這也是爲何該議題被忽略。

當初英國脫歐公投會通過的原因不少,其中關鍵的兩點,一是選民被說服脫歐後每週可拿到3億5000萬英鎊的資金,投入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吸引55歲以上公民支持脫歐;二是英國公民對過去10年接受的移民對社會造成衝擊表示擔憂,擔心未來20年的移民問題可能會更嚴重。不料脫歐4年來的移民不減反增,對支持脫歐可減少移民的民衆而言,無異是最大的諷剌!

實際上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國工業聯合會等專家,在英國脫歐前都發出警告後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英鎊下跌等不利影響。果不其然脫歐4年來英國經濟面臨高關稅、低投資、弱英鎊、更大不確定性、邊境檢查及低經濟成長的衝擊。換言之,經濟發展本身有客觀數字可評估,若是刻意不理會該等發展數字,最終要承擔經濟衰退的苦果,即使換黨執政恐也難以扭轉不利局勢。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英國與歐盟的經貿關何等地類似,英國希望藉脫歐找回經濟自由性,結果反而是讓本身經濟出現衰退現象。同樣地,臺灣現在也出現兩岸ECFA即使被大陸片面中止,有利經濟自主且對臺灣的經濟影響有限的說法。不過,英國脫歐後的經濟發展對臺灣是非常好的借鑑。臺灣已有不少經濟專家提醒兩岸經貿脫勾不僅是關稅減讓的損失而已,更可能影響臺灣整體經濟成長,臺灣千萬不要重蹈英國脫歐後經濟衰退的覆轍!

(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