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永續規範宜循序漸進 避免徒增企業營運風險(鄭明德)

本文作者認爲,永續規範的要求應循序漸進,否則相關規範可能就會形同企業的營運風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永續治理思想在全球企業界掀起一波浪潮,主要國家的政府機關及行業自律機構紛紛對管制企業提出永續的諸多要求。臺灣也跟上國際的腳步,近年,政府機關的永續規範紛紛出爐,不僅數量逐漸增加,也讓企業承擔不少壓力,必須即刻跟上進度。對此新態勢,筆者發現有很多企業可能還跟不上,建議永續規範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否則該規範就形同是企業的營運風險。

去年3月底,金管會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提到去年起申請首次股票公開發行的企業,至少要有1位女性董事,否則無法申請IPO。且今年董事任期屆滿的上市櫃企業,至少要有1位女董事。依據去年3月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的統計,整體有497家上市櫃企業沒有女董事;其中今年董事任期屆滿有163家,必須即刻有1席女性董事。後續,金管會要求明年起女董事席次更要達到1/3。根據今年5月的數據,目前整體上市櫃企業中僅有261家達成此目標,達成率14.2%,而有將近86%的上市櫃企業未達標。若明年仍未達成1/3標準的上市櫃企業,必須說明其未達成的原因與改善措施。

同樣是前述行動方案的要求,規定2025年起20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必須編制永續報告書。換言之,2025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都必須編制永續報告書。但截至今年8月底止,仍有832家公司未編制永續報告書,這最晚需在2025年8月底完成並申報,否則將遭證交所處違約金。此外,今年8月底,環境部公告「碳費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及「自主減量計劃管理辦法」,規定碳費徵收的對象初步以年排放量 2.5 萬公噸以上的電力業者、燃氣供應業者及製造業者爲主,其中有141 家是上市櫃企業,這又讓這些企業承擔很多壓力。

試問:這些對管制企業提出的永續規範,何其多,何其複雜與沉重,爲何要集中於這2、3年?爲何不能循序漸進地要求?筆者認爲,上市櫃企業都有意願配合政府機關的永續規範,但可能無法在短短2、3年承擔這些任務,建議多給這些上市櫃企業準備的時間,這樣政策推動會比較完備。(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