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北韓「火星-12型」恐試射失敗 未落入北太平洋目標海域

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南韓國會情報委員會相關人士透露,情報當局官員表示,美韓在分析後初步得出了「火星-12型」並未落入北太平洋(目標)海域的結論。也就是說,「火星-12型」還未落下就已經消失了。他透露稱,美韓兩國正在進一步分析「火星-12型」究竟是未能成功重入大氣圈,還是導彈本身存在技術缺陷。

美國8月25日緊急向日本派遣了兩架用於追蹤彈道導彈的RC-135S「眼鏡蛇球號」(Cobra Ball)特殊偵察機,和一架用於蒐集信號情報的「鉚接號」(rivet joint)RC-135V電子偵察機。正是因爲如此,發現北韓射導動向的美韓,才能在北韓發射「火星-12型」之後立刻對導彈進行追蹤。

但北韓卻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了對這次發射不甚滿意的跡象。首先,北韓官方媒體沒有對導彈的飛行結果進行公開報導,完全不同於以往做法。北韓7月28日發射「火星-14型」導彈時,官方媒體曾詳細公開了導彈飛行高度3724.9公里、飛行距離998公里等精確到100公尺的飛行數據。7月4日發射「火星-14型」時,北韓更是在發射當天下午就進行了特別報導,公開了具體發射情況。

但對於這次發射活動,北韓只有朝中社在發射導彈後一天,簡單報導了「導彈飛經日本北海道

渡島半島襟裳岬上空」的消息,完全沒有像以前發射導彈時一樣,對導彈的重入大氣圈技術進行詳細介紹。

美日韓共同證實的「火星-12型」飛行距離爲2700公里,這一點也頗爲令人疑惑。這一飛行距離遠低於「火星-12型」4500公里以上的最大射程。北韓戰略軍司令官金絡謙8月9日宣佈要利用4枚「火星-12型」對關島進行包圍打擊時表示,該導彈的飛行距離可以達到3356.8公里。

在北韓媒體刊載的照片中,金正恩身邊螢幕畫面上顯示着「火星-12型」的飛行軌道、速度、高度和加速度等一系列數據。但畫面中顯示的飛行軌跡目標地點比美日韓公開的導彈實際飛行距離(2700公里)要遠得多。而利用谷歌地球測量,從平壤順安國際機場到目標地點的距離爲3300公里左右。這意味着,北韓導彈的飛行距離比目標距離少600公里左右。

日本內閣官房長菅義偉8月29日也表示,「北韓發射的導彈可能在東海上空分裂成了三部分」,質疑北韓射出大氣圈的導彈在重入大氣圈過程中彈頭出現了分裂。北韓軍方相關人士表示,「推測北韓至今尚未掌握完全可靠的重入大氣層技術」。

但也有意見認爲,現在還不能草率地判斷北韓發射失敗。南韓國防安全論壇秘書長申鍾佑(音)表示,「這是北韓第一次按照實際距離發射導彈,也可能是北韓爲預防萬一,故意放少了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