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延役 彭啓明:修法後挑戰仍多

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指出,無論核電廠延役或重啓,不是修法完就結束,後續的成本、設備老舊等問題均是相當艱難的挑戰。(總統府提供)

第4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計4月24日登場,將聚焦綠色金融及能源議題。面對近來核電廠延役討論,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指出,無論核電廠延役或重啓,不是修法完就結束,後續衍生的成本、設備老舊問題等,均是相當艱難的挑戰,而外界關注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的花費跟不確定性,無法馬上在覈二廠除役後銜接。

彭啓明指出,第4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聚焦綠色金融,由財政部、金管會提出新的策略,能源議題則因還在觀察未來走向,尚未確定要討論哪一部分。

針對核能議題,他表示,能源政策是經濟部管轄,核能則由核安單位負責,僅核電廠除役與乾式儲存槽設置的環評,環境部需涉入處理,目前早期的核電廠,並不是需環評的對象。

不過,彭啓明說,在制定2030、2035年減碳目標期間,曾與能源部門討論核能的減碳效率,但發現法令修訂是很大問題,要取得朝野共識也相當辛苦,且核電廠位處地震斷層、設備老舊風險及所需花費,都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故最後未將核能列入未來的減碳路徑。

彭啓明強調,若核能屬低碳能源,他沒有理由不支持,但核電廠延役或重啓,修法後能源部門將面對更多工作,以及無比挑戰。

他提到,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確實部分國家正在推動核電廠延役,但也有國家選擇停止發展,延役是很複雜的科學問題,臺灣若要在現階段解決,社會必須要有共識及良好的科學基礎。

彭啓明還說,美國的SMR最快2030年商轉,卻已耗費105億美金,從花費及不確定性來看,新核能技術無法馬上在覈二廠除役銜接,並沒有外界想像得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