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需要練習的
(圖/海鵬提供)
一個NGO組織,試圖將以巴兩國的青年音樂家聚在一起,並以愛與和平之名演出,看似政治正確的任務,其實藏着許多地雷,危機一觸即發,連經驗老到、享譽國際的指揮都hold不住。電影《交響狂人》細膩訴說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並告訴觀衆,化解仇恨從來都不容易,和解須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纔可能達成。
主辦單位以「保時捷等級」的指揮家爲號召,果然吸引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前來參加甄選,但地點辦在以色列的臺拉維夫,巴勒斯坦人必須通過安檢才能抵達,過程飽受以色列軍人的敵視,更加深他們對以色列人的成見。
第一次排練,又是一次震撼教育,兩國年輕音樂家水火不容,誰也不服誰,甚至大打出手。直到指揮出現,勉強演奏一段理應充滿詳和之氣的《卡農》,指揮要大家捫心自問,這樣的音樂夠好嗎?你們只是各演各的,不願傾聽別人的聲音,這樣的音樂,如何能感動他人?
於是接下來的數天,指揮決定展開一連串課程。他拉出一條線,將兩國的學生隔開,兩邊的人不準有肢體動作,不能越線,其他什麼都能做,結果這些音樂家開始發泄怨氣,什麼殺人魔、恐怖分子、阿拉伯人不配擁有和平、猶太人滾出去,紛紛出籠都說出口。這樣的結果令指揮大吃一驚,才知兩邊的仇恨竟然這麼深,就連年輕人也不例外。
隔天展開真心話大冒險,巴勒斯坦學員訴說着自己的爺爺如何被猶太人趕出家園,手裡拿着死去母親給的鑰匙,至今仍在等待回家的一天;以色學員則講着自己的家人如何在炸彈攻擊下喪生,以及一天到晚必須活在隨時戰備的陰影底下。
指揮也分享自己的故事,說他的父母都是納粹醫生,戰後忙着逃避審判,最終還是死在逃離途中,而他雖然活了下來,卻大半輩子都撕不掉「納粹之子」的標籤,他必須透過參加各種紀念場合,發表譴責屠夫的言論,甚至必須詛咒自己的父母,才能洗刷自己的原罪。一輩子天人交戰。
他對兩個敵對陣營的年輕人說,你們都是學音樂的人,但真正的音樂不是表面上的合作,而是要勇於承擔各種風險,你必須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就算幾分鐘也好。說到底,所謂的敵人,也只是互相不瞭解的一羣人,只要願意踏出友善的第一步,合作就有可能,不要再把責任及仇恨丟給下一代,和解就從你們開始。
電影所要傳達的意念簡單有力,和解的確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大課題,和解雖非一蹴可幾,卻可能透過不斷的練習,拉近彼此的距離。仇視敵人很容易,但尊敬對手,甚至能與之合作,超越顛峰,纔可能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這樣的交響樂,有待全人類逐步排練,努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