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企業來了“科技軍師”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張毅力

“我將發揮自己的優勢,當好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橋樑和紐帶,助力打造創新平臺,協同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落地轉化。”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仲毅作爲“科技副總”,在春節後到河南聯創化工有限公司“報到”。

近日,河南省首批“科技副總”選派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626名高層次科技人才正式“上任”。這些“科技軍師”來頭不小,其中597名都有博士學位,大多來自鄭州大學等重點高校。

在河南首批“科技副總”選派工作會議上,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銳介紹,2024年6月,河南省科技廳聯合河南省委組織部等七部門印發《河南省“科技副總”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採取“編制待遇在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發能力的事業單位,工作在企業”的選派模式,計劃自2024年起,三年內選聘3000名左右“科技副總”到企業內任職,重點服務河南省“7+28+N”產業鏈羣,引導一批事業單位科技人才向企業一線有序流動。

此次,河南省“科技副總”選派工作共有1047家企業提出申請,經形式審查、專家審覈等環節,最終確定首批626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入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佔比95.5%,30歲至45歲中青年科技人才佔比76%,來自高校的科技人才佔比93.7%。

張銳表示:“這支隊伍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服務奉獻精神好,是企業不可多得的‘科技軍師’。”首批“科技副總”遍佈河南各個地市,根據人才特長和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作爲在高校從事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工作者,劉仲毅認爲:“當前,化工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面臨供需脫節、路徑不暢、技術壁壘等困境。‘科技副總’行動計劃,是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重要舉措。”

“團隊前期與河南聯創化工有限公司共建研究院及中試基地,成功攻克氫化雙酚A等10餘項重點技術,帶動企業投入超8000萬元,助力尼龍、聚酯新材料產業鏈升級。”劉仲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在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後,和團隊一道將按照計劃推進氫化雙酚A等項目的工業化實施。目前,這些項目已進入工藝論證階段。

科技人才與產業的“雙向奔赴”,在各地市產生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新鄉市針對不同行業需求精準施策,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多個關鍵領域進行選聘工作,最終推薦49家企業參與該項目,成功吸引鄭州大學教授劉文濤等49位科技人才加入企業。

新鄉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亮表示,新鄉市將繼續致力於提升校企合作效果,組織多樣化的科技交流活動,助力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企業也對“科技副總”機制充滿期待。洛陽軸承集團總經理於海波表示:“我們將充分利用企業與河南科技大學同屬一地,工作、生活較爲便利的優勢,通過‘科技副總’全面深化合作,加快高水平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推動企業實現技術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