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經濟時代 林毅夫:大陸內循環比重逼近90%
後疫情時代,大陸加大力度衝內需經濟,大陸知名經濟學者、北京教授林毅夫日前參加「再學習 再改革 再開放—浦東與深圳聯動創新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根據大陸媒體澎湃新聞指出,林毅夫表示,「早在當前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新論斷之前,大陸經濟早就走向內循環,未來國內循環的比重會從現在的82.6%,逐漸向90%逼近。」
該報導指出,大陸現在經濟發展模式?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首先談到疫情衝擊。他說,「不少學者認爲,這次衝擊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這個局面下,國際貿易會萎縮,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的國際貿易可能收縮13%到32%。」
林毅夫進一步分析,大陸是貿易大國,也是出口大國,如果出口少就得靠內需。但美國對大陸高科技產業不斷打壓,比如對華爲實施斷供,影響相關企業的出口和發展,產品就要更多靠國內市場來消化,這也成爲當前大陸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新論斷的短期原因。
目前大陸出口情況?過去被外界視爲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出口數據佔大陸經濟總量比重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比值是35.4%,略高於三分之一。2019年,出口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只有17.4%,減少了50%。
針對上述數據,林毅夫表示,「2019年經濟總量的82.6%已經是在國內消化循環,這意味着我們的經濟已經是以內循環爲主體。未來國內循環的比重會從現在的82.6%,逐漸向90%逼近。」
▲林毅夫認爲,未來大陸內循環比重會從現在的82.6%,逐漸向90%逼近。(圖/路透)
爲什麼出口佔經濟總量的比重開始下降?林毅夫分析,「第一,國家的經濟體量越大,國內循環的比重就越高;第二,服務業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貿易的,隨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提高,出口在經濟總量比重一定會越低。」
林毅夫舉例,2006年大陸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2099美元,經濟規模佔全世界的比重是5.3%;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41.8%。201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達到10098美元,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6年的5.3%,上升到2019年的16.4%,2019年是2006年的三倍,同時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從41.8%,上升到53.6%。
▲林毅夫分析,大陸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會從現在的53.6%,逐漸朝向80%。(圖/記者任以芳攝)
隨着大陸民衆收入水平提升,林毅夫直言,未來大陸經濟佔世界的比重,會從現在的16.4%增加到18%、20%,慢慢逼近25%;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會從現在的53.6%,逐漸向60%、70%、80%。兩因素疊加之下,大陸的出口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會從現在的17.4%,逐漸降到15%、12%、10%。
林毅夫認爲,「國內循環的比重會從現在的82.6%,逐漸向90%逼近。所以,現在是,將來更會是,以國內循環爲主體。」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國內循環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最後,林毅夫強調,「外界印象認爲,大陸出口表現不好,經濟就不行。現在中央出面澄清這個事實,我們的經濟是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這有利於增強發展的信心。」除了國內市場、國內循環重要,國際市場更要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