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ETF市場規模超3.7萬億元

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在行業內部通報最新一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4年12月末,滬市ETF共607只,總市值爲27229.23億元;深市ETF共426只,總市值爲10007.50億元;滬深兩市ETF規模合計超3.7萬億元,較上個月進一步擴容。從券商經紀業務的維度看,申萬宏源、中國銀河、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等頭部券商在ETF業務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優勢。

業內人士認爲,ETF市場蓬勃發展爲券商財富管理業務提供了新的增長引擎,但行業參與者需在激烈的競爭中找準定位,通過差異化策略和精細化運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券商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還需與行業各方協同合作,共同推動ETF生態的完善與升級。

市場規模持續擴容

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滬市基金產品共769只,資產管理總規模爲27389.02億元。其中,ETF共607只,總市值爲27229.23億元,較上個月增長0.80%。深市基金產品共717只,資產管理總規模爲10367.55億元。其中,ETF共426只,總市值爲10007.50億元,較上個月的9585.15億元增長4.41%。滬深兩市ETF總市值爲37236.73億元。

從券商經紀業務角度看,2024年12月,滬市ETF(非貨幣)成交額(經紀業務)居前五位的券商爲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國銀河、中信證券和華寶證券,當月成交額在市場中佔比分別爲11.46%、10.90%、5.98%、4.99%和4.96%;深市ETF交易金額(經紀業務)排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爲東北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和方正證券。

從券商經紀業務持有規模來看,截至2024年12月末,滬市持有ETF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依次爲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持有規模佔市場的比重分別爲19.82%、19.70%、6.15%、4.93%和4.85%;深市持有ETF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依次爲財通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方正證券和光大證券。

綜合來看,申萬宏源、中國銀河、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等傳統大型券商ETF業務優勢顯著,東方財富、方正證券等特色券商亦表現突出。

財富管理業務

迎來難得發展機遇

隨着ETF市場不斷擴容,券商在財富管理領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置身於一系列複雜且多變的考驗之中。

某券商經紀業務從業者表示:“ETF作爲一種低成本、高透明度且流動性強的資產配置工具,能夠有效幫助券商滿足投資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在券商財富管理向買方投顧模式轉型的背景下,投資者對於靈活、個性化的投資組合需求愈發強烈。ETF因其跟蹤特定指數、行業或風格的特點,成爲構建這類投資組合的理想選擇。此外,隨着全球及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投資者對於分散風險、捕捉特定市場機會的需求日益增長,ETF因其透明度高、跟蹤誤差小、交易成本低等特性,成爲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首選。”

從行業實踐來看,提升數字化能力已成爲券商ETF業務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線上營銷與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券商通過互聯網平臺和移動應用程序,爲投資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ETF交易體驗。這不僅成功吸引了年輕且對科技敏感的投資者羣體,還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了服務的個性化和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拓展了市場邊界。例如,部分頭部券商通過智能投顧系統,將ETF與客戶風險偏好、投資目標動態匹配,顯著降低了投資門檻,吸引了大量年輕投資者。

三大突出問題有待破解

在ETF市場快速擴容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有待破解。

業內人士表示,首先,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部分細分賽道已出現供給過剩的局面。以行業主題ETF爲例,多家機構扎堆佈局相似賽道,導致產品差異化不足,投資者選擇難度加大。

其次,費率競爭加劇,部分基金公司和券商爲搶佔市場份額,不斷壓低管理費率,這不僅壓縮了利潤空間,也可能影響長期服務質量的提升。

最後,ETF市場快速發展對發行和代銷機構的投研能力、風控水平和客戶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產品創新、風險管理和投資者教育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爲券商和基金公司面臨的核心挑戰。

對此,上述券商經紀業務從業者表示,券商通過舉辦專業講座、在線課程、互動論壇等形式,不斷提升投資者對ETF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這不僅促進了ETF市場健康發展,也爲券商帶來了更多潛在的忠誠客戶,形成了良性循環。此外,券商正積極構建ETF生態圈,與基金公司、交易所、第三方研究機構等形成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產品創新、市場拓展和客戶服務優化。同時,跨界合作也成爲新趨勢,如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智能投顧解決方案,進一步拓寬了ETF的應用場景和受衆羣體。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