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行 陸市場壓力山大
華爾街大行對中國大陸發展壓力激增,預期前景將更加艱難,佈局愈加謹慎。圖/中新社
美中新關稅戰來襲,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低迷等因素抑制交易流,導致華爾街大行對中國大陸發展壓力激增,預期前景將更加艱難,佈局愈加謹慎,更被迫重新調整增長戰略,最壞情況下,甚至考慮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外媒報導,在經歷幾輪收縮,多家華爾街大型銀行已經在中國大陸精簡隊伍,將員工數量削減到中國監管機構規定維持在中國業務所要求的最低水準,包括貸款、交易和投資在內的對中綜合風險敞口,已下降五分之一。
據統計,歷經兩年在中國大陸進行裁員,高盛在中國大陸的員工人數已從2022年峰值減少15%,目前員工總數爲400多人,雖比5年前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但遠低於該行最樂觀預測。瑞銀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投行業務員工數量,自2019年以來已減少一半,到2024年末已降至50人左右。
此外,摩根士丹利2024年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進行多年來的最大規模裁員,隨着疫後經濟難以復甦,該行收斂在中國擴張腳步,選擇不建立在岸經紀業務以專注於更精簡的衍生品和期貨策略,在香港則處理大部分中國市場經紀和諮詢業務。
摩根大通亦曾於2023年進行該行中國業務史上最大規模戰略性領導層重組。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摩根大通甚至爲最壞的情境做好準備,如果美國實施類似於針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將退出中國市場,包括擬定從中國刪除或轉移關鍵客戶和公司數據的應急計劃。而近年來,摩根大通的幾位全球經理在內部會議上一再提出對中國的擔憂。
儘管中國政府釋出一系列刺激政策,但華爾街大行仍對中國大陸前景有任何實質性改善持懷疑態度。業內人士認爲,除非美國放鬆對中國大陸的施壓,否則被動策略之下,幾乎沒有大刀闊斧向前行動的空間,而且也不太可能發生重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