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母別再補習了!學者呼籲:幼教納入義務教育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今(16)日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右)與教育部長鄭英耀合影。(李侑珊攝)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今(16)日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德國與新加坡等國家地區學者討論教育議題。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前首席副校長黃茂樹認爲,即便在美國,華人家長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績表現,並花大把時間與金錢在補習,父母應轉念思考,自幼栽培特長,如要全面即早發覺孩童的專長,最好的作法是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有於擁有更完整的學習歷程。

黃茂樹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等企業家爲例,強調他們都擁有極佳的「Learned Talent」,包含具備極佳的管理能力、積極的人生觀、高抗壓性與優良的人際關係。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今(16)日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德國與新加坡等國家地區學者討論教育議題。(李侑珊攝)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今(16)日舉行「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德國與新加坡等國家地區學者討論教育議題。(李侑珊攝)

黃茂樹也舉例,另外像是日籍音樂家辻井伸行自幼失明,但父母發現他的記憶力和音感極強,針對特長加以栽培,成爲世界知名鋼琴家。

黃茂樹以此觀念延伸,認爲華人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分數斤斤計較,即便是在美國洛杉磯的華人家庭,父母同樣對孩子的課業表現非常在意,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與金錢在補習上,目的都是要改善缺點,但芬蘭學者建議課後時間應讓學生幻想、想像,我們總是努力透過課後班,把子女的時間填滿。

黃茂樹也建議,若要於孩童時期發掘個人特長,最好的方法是將幼兒園階段納入義務教育。將幼教納入義務教育,不僅有助提升教師素質、減低教師的離職率,對孩童來說,則擁有更完整的教學歷程。

黃茂樹說,到2023年,全世界已有47國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且研究顯示,只要國家願意投資幼兒教育,最後回饋國家的利潤,絕對高於投資的成本。

教育部長鄭英耀則在致詞時表示,教改運動在90年代啓動,當年開啓多元入學、多元評量等概念,證明臺灣教育朝兼顧公益和卓越的方向邁進。除了因材施教,也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建議教育結合藝術,也從藝術戲劇等表演體驗協助處理青少年情緒,相信教育會有更亮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