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危機有救了?麪包蟲能吃保麗龍 仍可當作動物飼料

科學家發現麪包食用保麗龍後仍可作爲安全的動物飼料,或許能成爲環境救星。(圖/綠色和平提供)

記者王致凱綜合報導

谷蟲幼蟲又被稱爲麪包蟲,過去一直被當成飼養鳥類或其他動物的飼料,但科學家近期發現這種蟲還有一種新功用,就是牠們食用保麗龍並排出有毒添加劑,而不會堆積在體內,有望能應用在環境保護領域

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麪包蟲可以食用多種塑膠維生,而塑膠則會在牠們的腸道中降解。雖然麪包蟲非常容易培育,並且被廣泛當作飼養禽類魚類的飼料,但考慮到塑膠中添加的有害化學物質可能會隨着時間而殘留在蟲體內,科學家憂心將食用塑膠的麪包蟲用於動物飼料是否安全。

丹佛大學土木環境工程研究團隊使用添加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保麗龍進行研究。這種添加劑是爲了改善塑膠的性質,但同時可能會影響人體內分泌與神經系統。歐盟已經將這種物質列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計劃將其禁用,而美國也已經開始評估風險

實驗結果發現,麪包蟲攝取保麗龍後,其中一半以部分降解的方式排出體外,另一半則以二氧化碳排出。在食用後24小時內有90%的HBCD排出,全部基本能在48小時內排出,且餵養保麗龍的麪包蟲與一般蟲一樣健康,用這種蟲餵養白蝦,也與普通養殖方式無異。據此,研究人員認爲HBCD不會在麪包蟲體內累積。

史丹佛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資深研究工程師吳唯民博士表示,這份研究,爲塑膠培育麪包蟲餵養動物是否有安全疑慮提供瞭解答。研究主要作者史丹佛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候選人布蘭登(Anja Malawi Brandon)也說,「我們很驚訝,麪包蟲竟然可以攝取化學添加劑,卻不會在體內累積。」

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麪包蟲排出的 HBCD 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且不同種類塑膠添加劑經過麪包蟲消化後的結果可能不同。雖然這份研究有助於人類找出塑膠危機解決方案,但研究人員提醒,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替代材料,並且減少對一次性產品的依賴纔是治本方法。這份研究成果刊登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