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玫瑰終究太完美
《玫瑰的故事》放出預告的時候,我一度很有期待。
不僅是預告片裡劉亦菲美出了新高度,而且是玫瑰這個女主人設很特別。
她是國內非常少見的,敢於跟着內心慾望走的女人。在普遍“斷情絕愛”的輿論環境下,我們其實很需要有這樣一個女主角,她不是模板化的大女主,她直白,熱烈,有生命力,敢於“做自己”。
但看了幾集之後,期待值一點點崩塌。
最大的問題就是玫瑰這個人設很詭異,一會成熟得像30+的姐姐,一會又幼稚得像20歲小姑娘;一會事業批,一會戀愛腦,動機和行爲完全不能理解。追到後來完全是衝着劉亦菲的顏值。
和亦舒原著比起來,改編版好了一點但也很彆扭。原因或許是太貪心,什麼好的都想往女主身上堆,既要又要還要。“苛求完美”這個病,不管怎麼治,都是無可救藥的絕症。
先簡單介紹下亦舒原著:大富之家的小女兒玫瑰,不僅美如仙女下凡,更天賦異稟,不僅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就連學習都毫不費力“都說聖德蘭西是間名校,功課深得厲害,但從小學一年級起,也沒見她翻過課本,年年臨大考纔開夜車,卻又年年考第一,我看這學校也沒什麼道理”——這藐視凡人的味道,非得引用書中原話才能傳達精準。
有這些還不夠,她還有一位事業有成的哥哥。年紀輕輕,已經與人合夥開了建築師事務所,業內名頭響亮——這哥哥還是個純度200%的妹控。
“一切條件註定玫瑰是要被寵壞的。”
她一生唯求戀愛。先是有意勾引了有婦之夫,導致他拋妻棄子;後來又愛上了一個有未婚妻的男人,最後被拋棄;心灰意冷之下去美國留學,與平庸男人結婚生子,10年後離婚回國,遇到靈魂伴侶傅家明,兩人激情相戀後家明去世;最後年過40,還跟一個有錢但喪偶的名流結婚,成了闊太太。
中間還穿插各種三角戀、精神出軌、兄弟共愛一人、父子共愛一人等狗血戲碼,非常極其挑戰人三觀。
因爲她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可以不用考慮任何生計問題,也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
哥哥讓她找一份工作,她說自己看不上披星戴月,賺那千把塊錢——考慮到她的出身和那個時代的背景,也覺得合理。
她並沒有什麼學識。書中黃振華吐槽妹妹:“她毫無思想,唯一的文化是在我書房裡撿一兩本張愛玲的小說讀。”
玫瑰一生沒有出門工作。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美其名曰“職業學生”。
這樣的玫瑰肯定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但惟其如此,她“視戀愛如宗教”才顯得順理成章——這樣的女孩,不追求戀愛追求什麼?公認“玫瑰原型”的章小蕙也說過差不多類似的話:“我是個大花瓶,大懶蟲,毫無志氣,每天只要打扮得像個花瓶。”那種出身和資質的女孩,慵懶和任性都是命運的附贈。
她身上也有道德污點——跟周士輝的那一段,原著中的玫瑰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周士輝約她,她就欣然答應,全然不顧對方有未婚妻的事實。她小施手段,把周士輝玩弄於股掌之中。她樂意看有人爲她的魅力家破人亡。而當對方真的深陷其中,她又把自己完全撇清,認爲周士輝和他未婚妻都無聊且蠢。
她不停地換男朋友。很多男孩子追求她,甚至爲她自殺,她眼皮也不擡一下。
當然很不討喜。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其實有內在的合理性的。一個從小就被寵壞的女孩,身上肯定會帶一點天真的殘忍。
比如明知莊國棟有未婚妻,還是要跟他談戀愛;被莊國棟拋棄後,又遠走美國,嫁給了一個平庸普通的方協文。黃振華怒其不爭,她說:“大哥,我也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我並不想持起機關槍與社會搏鬥。”
書中的玫瑰似一個還未開化的小動物,做事做決定完全憑本能。同爲女性我雖不太認同她,但你也得承認,玫瑰這種女人自有其魅力,而且她的形象基本上做到了立體,你不會覺得後來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很突兀。
換到劇版,玫瑰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覺得她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前後割裂得很嚴重。
劇版相對原著,對玫瑰人設上做的最大改動,就是提純。
把原著的商人之家改成了書香門第,原著的毫無思想改成學識不凡,原著的胸無大志改成事業心和能力都很強,原著中搬弄魅力改成情商極高,且很有分寸感,原著的戀愛至上改成敢愛敢恨。
原生家庭從一種頂配改成另一種頂配:父母學富五車,相親相愛,教育方式溫暖開明,還有自幼一路陪伴成長,懂她愛護她的哥哥。比之原著始終跟父母兄長有一層隔膜,不斷被教育被規訓的玫瑰,劇版玫瑰的家庭氛圍可以打200分。
比如原著也有周士輝爲了追求玫瑰,導致妻離子散的鬧劇,但在小說裡,周並不令人反感。他是黃振華事務所的合夥人,爲人精明和善,也算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有爲青年。玫瑰當然沒主動做什麼,但“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同樣也是“渣”,而且是一種姜太公釣魚般的高級渣。
但考慮到玫瑰的年齡和被寵壞的背景,也覺得不忍心過於苛責她。何況根本上確實是周士輝本人的問題更大。原著中的這個故事,更多給人感覺是一個悲劇。不管是玫瑰還是周士輝還是關芝芝,都是命運的棋子,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到了劇裡,直接把周士輝改成一個患了臆想症的普信男。玫瑰自始至終分寸得當,舉止有禮,只是他自己給自己過分加戲。加上刻意找了一個長相不佳的演員,更讓人覺得周士輝如同小丑般猥瑣。像一個工具人般,只爲了烘托玫瑰令人癲狂的魅力。
劇裡的玫瑰不僅有魅力,還有魄力。在面對原配關芝芝鬧上門來“打小三”的時候,也表現得非常勇敢且清醒。被媽媽關在屋裡思過,她敢跳窗爬樓下來去解決問題。對着憤怒的關芝芝,她直接說:你如果動手,我一定會報警,如果你想解決問題,可以到對面的咖啡廳。
原著中,玫瑰對關芝芝是瞧不起,有一種雌競勝利的優越感。劇版的玫瑰對關芝芝,則站在欣賞的角度,只是勸解,點醒。沒有雌競,沒有貶低,於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只有渣男付出代價的世界達成了。
不得不說這一段改得讓人很舒服,但這種劇情經不起細思。這一段劇情,除了讓人覺得這個男人有病之外,毫無說服力。甚至把原著中玫瑰的一絲瘋批也抹去了。而且說實話,如此清醒、穩定和老道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你很難相信這是20幾歲小姑娘的所作所爲。
她在職場中的表現也一樣。我當時看的時候其實覺得很順,但又隱隱約約覺得是哪裡不對。後來我纔想明白,那種成熟,直指人心的處世方法,沒有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能做得到。
比如面試的時候,在被蘇更生借絲巾刁難的情況下,能邏輯清晰地表達選擇這條絲巾的原因,且恰到好處地夾帶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又不動聲色地捧了一把對方的好品味。被大老闆面試的時候,既能抓住時機,給出最中肯的建議,又能避開老闆設置的陷阱,表明自己努力上進的工作態度。
入職沒幾天,就不顧工作分工,費盡心機,發揮聰明才智(或者說利用自己的美貌也沒錯),幫助公司拿下難啃的合作機會,野心和工作能力都在線。
當然你也可以說人家就是天賦異稟。一個把清華當後花園的女孩,我等凡人當然難以望其頸背……但詭異的是,只要一談戀愛,她前面表現出的穩定、成熟,好像就都成了個笑話。
比如試用期沒過就大搞職場戀情,還有打着工作的幌子,公費戀愛的嫌疑,那種不管不顧的張揚,完全屬於20幾歲的小女孩。
後來追愛成功,老闆讓她找莊國棟走個後門,她直接拒絕了,還義正嚴詞說“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我沒耽誤工作,您也別讓我用感情換工作啊。”
這種直接“教老闆做事”的低情商換到別人可以理解,但她明明是情商超高的黃亦玫啊?更離譜的是老闆面對她不客氣的回懟,全程慈母笑。沒有男霸總保駕護航,換成女霸總的寵溺也一樣味道不對。
真正站不住腳的其實是玫瑰的戀愛邏輯——她和莊國棟分手,是因爲莊的事業規劃和人生規劃沒有完全以她爲中心;後來爲了療傷,又選擇了方協文這個事事以她爲重的“普通人”(對比莊國棟而言)——這原本是一個內核比較弱的女孩通常會有的選擇邏輯:爲了安全,選擇穩定,放棄冒險,也放棄通過自己給予自己安全感。似乎並沒有在上一段感情中成長,只是爲了填補上一段感情的匱乏感。
編劇的狡猾之處就在於,每段戀愛單拎出來看都沒什麼大問題,甚至還能引發共鳴。但人設的底層邏輯是站不住腳的——在這些戀愛中,你感受到的不是她的勇氣,而是患得患失。
可是劇版玫瑰,可是被爸爸媽媽和大哥捧在手心裡的小寶貝啊。
後邊的我就沒看了,大概劇情是玫瑰跟方協文結婚之後,每天都柴米油鹽,生孩子不能打無痛,被他控制不能出去工作,只能在家裡帶孩子,連美甲都不能做……
這真的就更扯了。剛畢業就敢直面“被抓小三”的女人會這麼窩囊?簡直是沒有困難製造困難,沒有矛盾製造矛盾也要上。
之所搞出這麼一個擰巴的劇,最大的原因就是太不想讓玫瑰有任何“不討喜”了。
主創的思路應該是,只要不談戀愛,玫瑰就沒有任何問題。這就會給人一種感覺:有問題全是因爲戀愛對象不對,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找到更好的男人。
這很雞賊也很降智。它把複雜的人生平面化了,也把“女性成長”這個複雜的命題簡單歸結爲“找一個好伴侶”。
比如公認“玫瑰原型”的章小蕙的人生,她大起大落的一生,並不能把問題全推給男人。
因素很多:愛情的消逝,人性的陰暗,以及時代突變……她本人也有問題,比如她前半生完全沒想過依靠自己,道德感又很薄弱。
這個故事裡有很多讓我震撼的東西。比如她最艱難的時候,依舊光鮮亮麗,穿名牌出街,租最貴的房子,每天寫十個小時專欄文章,寫到手抖;在輿論如山倒,衆口一詞罵她“拜金女”的時候,沒有頹廢或自殘,只是淡淡說:“睡個好覺,吃一頓飽的,纔有力氣去解決問題”。
你很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定義她的人生。在她的故事裡,你看到的是更多更復雜,更令人唏噓的東西——命運的無常,人性的醜陋,還有一個人的一體兩面:軟弱和堅韌,卑劣與高尚,那些她身上真實存在的特質,讓她飛上雲端,讓她跌落塵埃,也讓她浴火重生。
這樣的故事,才能給人帶來真實的觸動——但能給人觸動的故事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沒有完美的人或人生。
我們本質上是通過“缺憾”來與一個人共情的。獨立的人可能有所保留,愛情至上的人可能不夠獨立,既自負又敢愛敢恨的人可能有道德瑕疵,哪怕是一切都沒有缺憾的人,可能也會被無常的命運虐慘……而《玫瑰的故事》讓普通人共情什麼呢?她一生中最大的阻礙也就是遇到幾個不夠完美的男人——而這些男人其實都算得上頂配的“有爲青年”,還都事實上很愛她。離開他們之後,她還是美貌的,聰明的,永遠有滿分家人無條件爲她託底,隨隨便便就能無痛翻盤。
遺憾的是它拍的不夠好,更遺憾的是它又一次浪費了劉亦菲的美貌。中國有幾個劉亦菲?劉亦菲還能美多久?如果真的爲她好,給她一點真正的灰度和真正的痛,否則一個再美的仙女也只是天上的仙女,她永遠沒辦法讓凡人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