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血戰,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在做什麼?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這一場本是由朝鮮內部爆發的內戰,由於美國的加入,變成了一場帶有國際色彩的戰爭。

中國與朝鮮的邊境線長達1000多公里,美國的參戰,表面上是支援韓國,但實際上其野心昭然若揭,朝鮮若淪陷,中國也將會面臨巨大危機,因此1950年10月,應朝鮮方所求,中國志願軍開赴朝鮮,爲保衛國家與敵人展開血戰。

中美交戰如火如荼,傷亡無數,剛剛戰敗退守的臺灣的蔣介石看到美國出兵朝鮮,卻直呼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那麼在志願軍血戰長津湖時,退守臺灣的蔣介石都做了些什麼呢?

朝鮮戰爭爆發,蔣介石欲抱美國“大腿”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後美國參戰,幫助韓國對抗朝鮮,並派遣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當時國共內戰剛結束不久,蔣介石兵敗,正退守在臺灣,聽到這個消息,令他數日來愁雲慘淡的心情瞬間明亮起來。

當初國共內戰,蔣介石國民黨方仗着有美國的支持,最後仍敗給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最後只能恥辱退守到臺灣,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對這個“盟友”失去了信心,沒有了美國的支持,蔣介石想要重新奪回大陸政權更是難上加難,但當看到美國參戰朝鮮等一系列舉動時,蔣介石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

“只要幫助美國打贏這場仗,就能重新贏回美國的信任,幫助自己殺回大陸!”蔣介石心裡打着如意算盤,於是立刻致電了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當即表態,只要韓方需要,自己願意鼎力相助。隨後蔣介石又向美國傳達了自己的參戰之意,杜魯門沒有拒絕蔣介石的“示好”。

蔣介石隨即準備派遣國民黨第52軍參戰,這支部隊是蔣介石的王牌部隊,也是國民黨退守臺灣後唯一的拿得出手的精銳,蔣介石爲表誠意,拿出了自己的“家底”,但最後卻遭到了美韓的一致反對。

杜魯門雖然同意了蔣介石的請求,但遭到了美國國務院的反對,一是美國認爲當初國共內戰時,蔣介石憑藉美國的大力支持仍節節戰敗,認爲蔣介石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的軍隊就算來了也是無濟於事,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中國軍隊還未參與朝鮮戰爭,蔣的參戰必會引來中國的加入,這是美國最不願看到的。

看到美國的態度,作爲“小弟”的韓國自然也是堅決拒絕蔣介石的“好意”,蔣介石的一番如意算盤並沒有打響,只能無奈嘆氣。

蔣介石

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爲獲得美國信任,欲派遣手下僅存的精銳入朝戰鬥時,國民黨內部卻有着不同的聲音。當時蔣介石慌亂逃到臺灣,跟隨他的還有一衆老部下,時常和蔣介石唱反調的白崇禧閻錫山自然是持反對態度,但被蔣介石一手提拔起來的陳誠和胡宗南等人,卻也不支持他,這令蔣介石頗爲惱火。

他們給出的理由也出奇一致,認爲國軍不應該蹚這趟渾水,留着家底好好守好臺灣纔是大事,彼時的蔣介石早已被“奪回大陸”的野心矇蔽,哪裡聽得進這些,最終力排衆議,一意孤行,堅持要出兵朝鮮,老將不同意,蔣介石就派年輕軍官指揮52軍,哪曾想最後美國根本沒買他的帳。

美國參戰朝鮮後,派遣第七艦隊駛入臺灣,麥克阿瑟甚至公然訪問臺灣,這一系列舉動,都在試圖挑戰着中國的“底線”。毛澤東當即表態,中國人民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對朝鮮、臺灣的侵略,1950年7月,遵照毛澤東建議,中國軍令部從13兵團及其他部隊抽調兵力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駐守東北邊境,抗美援朝運動拉開序幕。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仁川登陸朝鮮,朝鮮戰局瞬間發生改變,朝鮮軍隊損失慘重。周恩來總理對美國發出警告,而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對抗美國,竟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直接越過三八線,企圖對朝鮮展開全面攻擊。

與此同時,美國戰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面對美國如此肆無忌憚的挑釁,中國政府忍無可忍,1950年10月8日,朝鮮向中國求助,扛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大旗,中國人民志願軍迅速入朝參戰!

其實在美國沒做出越過三八線的舉動之前,毛澤東心裡還沒有下定決心和美國正面開戰,一是敵方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這場仗打了,能否打贏,毛澤東心底並沒有底;二是中國此時尚處於內戰過後的恢復和建設當中,另外國民黨殘餘雖退守臺灣,仍虎視眈眈,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三是一旦中國出兵朝鮮,就是與美國的正面對抗,到時戰爭升級,這是毛澤東最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不戰的顧慮再多,戰的原因只有一個,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神聖不容侵犯!當美國越過三八線的那一刻,就已經越過了中國的底線,毛澤東當即表態:“這一戰必須打!我們現在不打,我們的子孫就要打,中國不是好欺負的!”

麥克阿瑟戰敗,蔣介石欲出兵再被拒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在彭德懷將軍帶領下,趕赴朝鮮,當時美軍指揮官是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囂張的麥克阿瑟自以爲中國軍隊和國民黨一樣,不過是烏合之衆,根本不是對手,甚至對美國士兵做出“感恩節之前結束戰鬥,回家過年!”這樣的承諾,可惜這個美夢無法實現了。

作爲入朝的第一戰,在雲山一戰中,面對強大的美國軍隊,中國志願軍隊伍沒有任何退縮,志願軍39軍天降奇兵,美軍落入我方包圍圈卻不自知,被打得措手不及,美第一騎兵師下屬團部被殲滅大半,39軍消滅美軍1840人,大量的美國軍人被志願軍俘虜。

曾經囂張跋扈的美國人此時才意識到,站在他們面前的不是戰鬥力低下的朝鮮軍隊,而是擁有豐富大戰經驗,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1月5日,抗美援朝的第一戰持續了10日,志願軍共殲滅敵軍15000多人,給了聯合國軍隊一次重創,將其從鴨綠江驅逐到清川江以南。

麥克阿瑟的“聖誕節美夢”徹底破碎,看着自己的軍隊不停折損,他承認自己之前“誤解”了中國軍隊,他們並不是所謂的烏合之衆,是一支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強大隊伍,他被打蒙了,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再這樣下去,之前打下的優勢將不復存在,正處於一片焦慮之中的他,此時靈光一閃,想到了遠在臺灣的蔣介石。

麥克阿瑟心想:蔣介石與共產黨打過那麼多年仗,對共產黨作戰風格肯定更加了解,既然他那麼想來,就讓他加入,讓他們中國人自己打自己人。於是麥克阿瑟迅速聯繫到蔣介石,邀請他參戰朝鮮,並且向杜魯門申請,希望美國同意蔣介石加入。

麥克阿瑟

收到消息的蔣介石自然樂意之至,立即讓當初沒派出去的52軍隨時做好行軍準備,52軍全軍3.3萬人,蔣介石把國民黨軍隊在臺灣最好的裝備全部給了這支隊伍,就指望他們能在朝鮮戰場上爲自己“爭口氣”。然而,沒等52軍出發,又有噩耗傳來。

這時朝鮮戰場上,長津湖戰役已經打響,志願軍第9兵團與美國聯合軍開始碰撞,由於第9兵團長期駐紮在華東地區,援朝命令十萬火急,他們連禦寒衣物都來不及準備,便急赴朝鮮,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志願軍身穿單薄衣物趴在冰天雪地中,爲的就是打美軍個出其不意。

戰士們餓了吃凍土豆,渴了吃一把雪,始終堅守在陣地上,據不完全統計,這種惡劣天氣下,光因嚴寒凍死的戰士就有上萬人,凍傷人數更是不計其數,但整個第9兵團沒有一個人退出戰鬥,最後甚至被凍成了“冰雕連”,把自己寶貴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長津湖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美軍的王牌軍隊美陸戰一師落入包圍圈,雖然由於環境、裝備、後勤補給等一系列原因,志願軍沒有做到全殲陸戰一師,麥克阿瑟及其殘餘部隊安全撤退,但長津湖一戰,志願軍部隊仍是大獲全勝,消滅美軍15000餘人,長津湖戰役也成爲朝鮮戰爭的轉折點,奠定了抗美援朝勝利的基礎。

而另一邊,在打定讓蔣介石的國軍和中國志願軍自相殘殺的主意後,麥克阿瑟便親自回到美國,去見總統杜魯門,說明自己的想法。由於剛在朝鮮一戰中吃了大虧,麥克阿瑟見到杜魯門自然也是腰桿直不起來,看着昔日威風凜凜的將軍,如今甚至有點狼狽的樣子,杜魯門心裡既憤怒又失望。

麥克阿瑟對杜魯門說出了想要蔣介石派兵支援的想法後,卻遭到了杜魯門的強烈反對,杜魯門深知,國民黨軍隊不敵共產黨,不然也不會在有美國的扶持下,還被被打得這麼慘,並且如果接受了國民黨的支援,就等於和中國正面宣戰,即使朝鮮戰役打贏了,惹上中國這個“燙手的山芋”,之後也是後患無窮。

杜魯門

杜魯門的冷靜分析,讓麥克阿瑟恍然大悟,不禁嘲笑自己真是病急亂投醫,怎麼會把希望寄託在國民黨身上,悻悻從總統宮殿離開。

之後長津湖一役後,麥克阿瑟敗逃,雖安全回到美國,但因指揮不力,被美國軍方撤掉職務,麥克阿瑟被撤之後,由克拉克任聯合國軍總司令,蔣介石此時仍沒放棄,極力向克拉克表明自己參戰的意願,但已被拒絕兩次,即使克拉克同意,蔣介石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果不其然,美國國務卿方面仍是沒有通過,蔣介石三次請戰全被拒絕。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經過2年零9個月,五次大規模戰役,最終以參戰雙方簽訂停戰協議結束,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勝利,蔣介石希望徹底輪空,直至美軍撤出朝鮮,蔣介石都沒有機會涉足朝鮮戰場,更別說重新獲得美國的信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志願軍取得上甘嶺一役的勝利之後,蔣介石曾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美國人曾經笑話我打不過毛澤東,如今換了他們,還是打不過!”言語間盡是不甘和嘲諷,但又不得不承認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強大。

同爲領導人,在爆發戰爭時,毛澤東首先想到的是國家是人民,是保衛中國領土不受侵犯,而蔣介石想到的卻是權利,是爲一己私利拋棄尊嚴聯合外敵殺害同胞,如此差異,難怪國共內戰,最後蔣介石兵敗如山倒,國民黨垮臺,這樣的結果屬實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