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週報:江蘇永成業績依賴大客戶,珈創生物四年三闖IPO均失敗

1月6日~1月12日當週,滬深交易所有5家擬IPO企業終止審覈,北交所在當週披露2家擬上市企業終止審覈的信息,均是撤回申請。

其中,申報滬市的2家企業分別爲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寧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申報深市的3家分別爲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元豐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永成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永成”);申報北交所的2家企業分別爲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珈創生物”)、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實際終止審覈時間分別爲1月2日、1月3日。

具體來看,江蘇永成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2023年度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超九成,業績嚴重依賴大客戶;珈創生物四年輾轉3個交易所申請上市,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江蘇永成業績嚴重依賴前五大客戶

江蘇永成的IPO申請於2023年5月30日獲得受理,當年6月份進入已問詢環節,在2024年1月份第2輪審覈問詢函發出後一直未回覆,直至2025年1月11日宣告IPO終止審覈。

該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內外飾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年度~2023年度(報告期),該公司營收分別爲5.5億元、7.27億元、12.3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060.31萬元、6686.90萬元、1.03億元。

江蘇永成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2021年度~2023年度,該公司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爲89.98%、93.17%和93.50%,前五大客戶包括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小鵬汽車、上汽集團、北汽集團。

其中,奇瑞汽車是該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從2021年的1.3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44億元;比亞迪貢獻的營收從2021年的0.79億元增至2023年的2億元;小鵬汽車貢獻營收從0.79億元增至2023年的2.81億元。

此外,江蘇永成還存在應收賬款壞賬、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爲負等風險。2021年度末~2023年度末,該公司應收賬款淨額分別爲2.32億元、2.38億元和3.56億元,佔總資產比例分別爲28.21%、20.36%和21.38%,應收賬款佔比相對較高。

經營性現金流方面,2021年度~2023年度,江蘇永成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分別爲954.84萬元、-1.58億元和-5.31億元,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總體爲負,主要系該公司將不符合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及應收債權憑證保理或貼現獲取的現金流分類爲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所致。

“由於公司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如果未來不能拓寬融資渠道,或未來票據、應收債權憑證保理貼現業務無法穩定持續進而無法及時獲取現金流,可能會導致公司面臨營運資金不足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江蘇永成稱。

從股權結構來看,江蘇永成是家族企業,蔣春平、賈愛琴、蔣世超三人合計控制江蘇永成74.44%的股份,爲該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蔣春平與賈愛琴系夫妻關係,蔣世超是兩人的兒子。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永成退出股東較多,包括2020年8月,寧波永丙將持有的公司4.05%的股份轉讓給陸磊青,寧波永丙退出江蘇永成;清源知本將持有的公司1.62%的股份轉讓給森隆投資,清源知本退出。2021年5月,雙澤銀盛將持有公司4.20%股份轉讓給陸磊青,雙澤銀盛退出。

對此,交易所要求江蘇永成說明,該公司股東(含歷史股東)是否均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股東資格,受讓股權的資金來源和憑證是否清晰合法,上述主體是否與江蘇永成客戶供應商或主要關聯方存在關聯關係或資金業務往來,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或利益輸送。

江蘇永成回覆稱,寧波永丙、清源知本系基於自身投資規劃考慮,轉讓所持有的江蘇永成全部股權;雙澤銀盛系出於簡化持股結構考慮,退出江蘇永成。

珈創生物四年三闖IPO均失敗

珈創生物是一家爲生物製品企業、醫療機構、科研院所提供細胞檢定、病毒清除工藝驗證服務的企業。

最早是申報上交所科創板IPO,保薦機構爲華龍證券。該公司的申請於2020年12月8日獲得受理,2021年1月15日進入已問詢環節,2021年4月29日上會,但是未獲通過,由此科創板IPO之路終止。

彼時,在上會審覈過程中,上市委要求珈創生物說明,與同行業可比檢測機構在檢測技術上是否存在重大差異,是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相關資質到期是否對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是否存在將非研發費用計入研發費用的情形,以及研發費用相關的內部控制是否完善。

在科創板IPO失敗之後,珈創生物轉道創業板申請上市,保薦機構也更換爲安信證券。該公司的IPO申請於2022年6月8日獲得受理,當年6月24日進入已問詢環節,在回覆一輪問詢之後便於當年11月撤單,創業板IPO之路也宣告終止。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對珈創生物提出了23個問題,涉及創業板定位、研發模式及核心技術、前次申報以及競爭格局、市場規模、行業定位等。

對於前次申報科創板未通過的主要原因,該公司稱,系公司對核心業務先進性的披露和論述不符合科創板的相關要求。

在創業板IPO失敗之後,珈創生物又輾轉到北交所申請上市。該公司的上市申請於2024年6月27日獲得受理,當年7月25日進入問詢環節,在回覆了一輪問詢之後,在2025年1月2日以終止審覈告終。

北交所在審覈問詢中,要求珈創生物補充披露創新特徵,問詢市場競爭格局與新業務拓展情況、業績下滑風險、收入確認合規性、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

2021年~2023年,珈創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1.29億元、1.46億元和1.32億元,其中細胞檢定業務收入佔比超過9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319.28萬元、6060.20萬元和4320.99萬元,最近一期同比下滑28.70%。

該公司也稱,存在業務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新產品新業務產生收益仍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短期內無法改變公司業務結構相對單一、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並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該公司還存在經營業績下滑、毛利率下滑等風險。“若未來生物醫藥行業融資持續萎縮,將可能造成公司客單價持續下降、部分貨款可能回收困難等狀況,導致上市後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珈創生物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