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空間載人飛船。神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結構,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工程,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它的目標是“三步走”:第一步,實現載人飛行;第二步,實現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作爲項目工程實施的重要載體,發射基地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着陸場和東風着陸場。

1.神舟一號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神舟一號是神舟飛船的原型機,其發射、回收成功,驗證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系統和飛船系統的可靠性,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神舟二號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號航天飛船發射返回,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神舟三號

神舟三號飛船於2002年3月25日發射升空。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三號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神舟三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爲最終實現載人飛行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表明中國利用飛船開展空間科學研究和空間資源開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4.神舟四號

神舟四號飛船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於2002年12月30日發射升空。在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後,於2003年1月5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着陸。這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

5.神舟五號

航天員:楊利偉

神舟五號飛船作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航天員楊利偉成爲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這標誌着我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6.神舟六號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六號飛船於2005年10月12日發射升空,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0月17日,飛船返回艙順利着陸。神舟六號飛船進行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蔘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成功,標誌着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的任務目標。

7.神舟七號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七號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飛上太空。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00秒,在劉伯明與景海鵬的相互幫助下,翟志剛出艙作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這標誌着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8.神舟八號

神舟八號飛船是一艘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2011年11月1日發射升空,之後,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正式定型型號。神八的成功發射並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使中國成爲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標誌着中國已經初步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擁有建設簡易空間實驗室,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9.神舟九號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女)

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升空,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順利進入太空。6月24日,神舟九號航天員成功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對接,這標誌着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劉洋是中國首位女航天員。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是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試驗;首次驗證了手控交會對接技術,航天員劉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環”,進一步驗證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10.神舟十號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女)

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作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完成進駐天宮一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進一步考覈和鞏固了交會對接技術,驗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技術。中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等一系列太空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結束。

11.神舟十一號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2016年10月17日發射升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爲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

神舟十一號飛船進行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爲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12.神舟十二號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神舟十二號飛船於2021年6月17日發射升空,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意味着中國第一座自主研發的空間站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篇章,開始驗證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首次啓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外,神舟十二號還進一步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全面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在軌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首次檢驗東風着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

13.神舟十三號

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神舟十三號飛船於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由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10月16日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晚,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着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這是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後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爲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成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神舟十三號首次實施並實現快速返回,進一步提升航天員舒適性及任務實施效率;全面驗證載人飛船功能、性能,進一步檢驗面向空間站應用與發展任務階段的標準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建立了高密度發射任務下的多艘載人飛船並行研製、發射、停靠、返回及在軌管理體系。

14.神舟十四號

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空間站進入建造階段的首發載人飛船,也是神舟十三號的應急救援飛船,於2021年進駐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創造了待命長達7個月的紀錄,見證並推動中國人的太空家園“越建越大”,推動中國空間站完成建造並轉入在軌運營階段。

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期間,先後進行3次出艙活動。在軌迎接2個空間站艙段、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的來訪,與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交接班,見證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等衆多歷史性時刻,並利用任務間隙,進行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以及一系列別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活動。陳冬成爲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

15.神舟十五號

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

北京時間2023年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成功。

16.神舟十六號

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成功。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2023年的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個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於2023年11月返回東風着陸場。

神舟十六號乘組有3個特點: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種類別的航天員類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三是“多”:航天員景海鵬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將是中國目前爲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此前,航天員景海鵬先後參加過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