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哪個細分有價值?

行業梳理

隨着全球智能製造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進步,機器人靈巧手作爲新型末端執行器,正逐步成爲自動化生產、醫療康復等領域的關鍵設備之一。機器人靈巧手,作爲機器人與外界互動的指尖藝術,從最初的三指設計到如今的五指靈活操作,從工業生產線到日常生活場景,靈巧手以其卓越的多任務處理能力,成爲解決複雜作業難題的關鍵。在特拉斯人形機器人開發過程中,馬斯克曾透露,靈巧手的工程量可能會佔到整機開發工程的一半。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爲靈巧手市場帶來增量需求,預計保守情況下,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市場規模爲320.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81.2%,樂觀情況下達879.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09.3%。

傳感器是指感受被測量並按一定規律轉換成可輸出信號的裝置,主要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轉換電路幾部分組成。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感受外部環境刺激,轉換元件則將敏感元件感受的信息轉換成適用於傳輸或測量的電信號。傳感器在機器人中必不可少,人形機器人爲傳感器帶來發展更高要求數據來源。

通過傳感器,機器人可實現機器人對於前進路線的規劃,感知目前所處的環境位置。傳感器可使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行進路線上障礙物的識別與規避,以確保運行安全。在抓取行動中,傳感器可以實現對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信息的把控,引導機器人精準抓取以及使用物體。傳感器爲機器人提供綜合外部以及內部的感知能力,在外部對於觸覺、視覺、聽覺等感知實現與環境交互,在內部能夠實現機器人對自身狀態的感知。

國家相關部門發佈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加大對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支持。智能傳感器行業也受益於政策利好,尤其是在十四五規劃中,多個省市提及傳感器研發生產,推進物聯網傳感器等產品的應用。智能傳感器集成了微處理器和傳感器元件,能夠實現數據採集、處理和傳輸功能,進一步推動了其在各領域的應用202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844.1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2032.2億美元1。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爲3096.9億元,2019-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2.26%1。此外,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爲1336.2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551.2億元,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5.96%23。

1.力傳感器可以將力的量值轉換爲相關電信號的器件,力傳感器可以檢測張力、壓力、重量、扭矩、應變和內應力等機械量。力控是指利用力傳感器作爲反饋裝置,將力反饋信號與位置控制輸入信號相結合,通過相關算法並實現控制。與傳統的位置控制相比,力控具備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傳統的位置控制下,機器人會按照預先設定位置移動,路徑中的障礙物會導致機器人位置追蹤誤差加大,力控則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升機器人的安全性。

2.MEMS壓力傳感器市場雖然被國外企業佔據主導地位,但國內企業仍有投資機會。MEMS壓力傳感器的主要應用領域的40%是汽車行業,25%是消費電子行業,15%在醫療器械行業。在汽車行業中,燃油車的典型應用是歧管壓力傳感器,而電動車的典型應用是電池溫度壓力傳感器。

3.光電傳感器具有高精準度、高靈敏度、無接觸、非侵入等特點,應用領域廣泛,包括汽車工業、安防監控、醫療領域等。近年來,下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光電傳感器的需求量增多。儘管2022年我國光電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所下降,但隨着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光電傳感器將朝着智能化、微型化及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4.智能傳感器是集傳感單元、通信芯片、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件算法等於一體的系統級產品,具有信息採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換、信息存儲等功能。智能傳感器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着物聯網和智能製造的發展,智能傳感器行業快速發展,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1551.2億元。

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漢威科技 蘇澳傳感

中大力德 安培龍

競業達 晶方科技

奧比中光 韋爾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