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浙江實踐和啓示
來源:經濟日報
2024年8月15日,我們迎來第二個全國生態日。19年前的這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19年來,浙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佔全國1%的土地、3%的用水量、4.7%的人口、5%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全國6.5%的國內生產總值,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成爲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樣板,相關經驗做法對於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啓示借鑑意義。
一、背景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1世紀初全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但缺水、缺電、缺地現象顯現,生態環境破壞事件時有發生,資源環境約束愈發趨緊,面臨着“成長的煩惱”。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考察安吉縣餘村時,創造性、前瞻性地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強調“不要以環境爲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因爲這樣的增長不是發展”,爲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19年來,浙江牢固樹立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以佔全國1%的土地、3%的用水量、4.7%的人口、5%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全國6.5%的國內生產總值,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浙江始終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發展道路,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典型經驗和做法。
(一)堅持綠色發展,大力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浙江牢牢把握綠色發展方向,加快破解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資源要素缺乏、發展動能減弱、發展空間受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持續淘汰“散亂污”、培育“高精尖”,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提升發展質量。紹興市柯橋區素有“中國最大染缸”之稱,2009年每染1米布需耗水12.7公斤,全年染布耗水量相當於20個西湖。2010年以來,柯橋打出“精簡印染企業數量、提升印染設備檔次、增加印染產品附加值”的“組合拳”,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2024年上半年,柯橋水質斷面達標率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高3.6個百分點,柯橋中國輕紡城成交額達到1970.9億元,同比增長9.4%。浙江經驗輻射全國,比如河北借鑑浙江經驗,大力推動鋼鐵企業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鋼鐵行業工業裝備、環境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6月末,河北鋼鐵環保績效A級企業已有39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向“綠”謀變、向“新”而行帶動鋼鐵大省實現“綠色突圍”,探索出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的綠色發展新路。
(二)推動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浙江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聚焦風電、光伏、氫能、水電(含抽水蓄能)等重點領域,全面打造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高質量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構建了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體系。截至2023年底,浙江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風光倍增目標,其中分佈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位居全國前列,新能源裝機佔比首次超過煤電。以新能源項目開發促進產業發展,以示範試點帶動全面低碳轉型,通過企業培大育強、創新能力提級、市場應用提檔、產業集羣打造等舉措,形成了具有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的新能源產業製造基地。截至2023年底,浙江新能源產業產值規模超過6600億元,光伏電池組件出口佔全國總額的28.4%,其中光伏產業規模、光伏輔材企業數量和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光伏封裝材料、光伏玻璃等市場佔有率保持國際領先。同樣是走“減碳增綠”之路,遠在1700公里外的廣西推動能源消費持續轉型,革命老區百色市推動鋁產業“二次創業”,田陽供電局、田林供電局、平果供電局等多個基層單位在需求端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爲百色鋁產業年節約標煤69773.4噸,折算節約電量2365.2萬千瓦時,推動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三)促進循環發展,聚力破解資源環境約束
浙江大力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通過制度建設、示範帶動、典型推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2007年,浙江開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先後印發實施“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三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制定實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培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等政策,爲全省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實施四輪循環經濟“911”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國家農業循環化經濟試點省、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組織開展五批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創新設立省級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總投資930億元,推動70個省級以上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深化資源環境價格改革,相繼建立系列差別化價格稅收調節機制、出臺分行業非居民用水定額管理辦法等,在全國率先推行排污權、用水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交易。2023年,浙江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9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97%、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率超92%、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超90%、廢舊農膜回收率超94%,循環經濟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浙江經驗在各地產生積極示範效應,比如江蘇省太倉市東林村積極探索“一片田、一根草、一隻羊、一袋肥”的“四個一”農業循環模式,形成“種植—秸稈飼料—養殖—有機肥料—種植”的生態循環閉環模式,每年節約飼料7000噸,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提高,通過“農牧循環”把“物盡其用”做到了極致。
(四)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路徑
浙江積極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作用,做大做強生態富民產業,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持續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在山區26縣實行與生態產品總值(GEP)相掛鉤的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年激勵資金達1億元以上。支持生態優勢突出地區因地制宜探索生態產業化發展道路,涌現了麗水山耕、安吉白茶、仙居楊梅、詩路文化帶、松陽古村落、莫干山民宿等一大批生態富民產業“金名片”,有力地推動了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進一步縮小了地區差距。近年來,針對快速城市化帶來的農村地區人荒、田荒、山荒“三荒”,以及由此引起的碎片化資源難聚合、社會資本難引進、優質資產難變現“三難”,浙江按照“分散化輸入、集中式輸出”模式積極打造兩山合作社,探索將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房等閒置低效生態資源“打包”,藉助兩山合作社集中開發利用,使其轉變爲資產和資本。同時,積極探索多元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出安吉“兩入股三收益”、衢州資產儲蓄分紅等新模式,深化社會資本與村集體、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加快實現生態富民惠民。截至2024年5月,全省共成立41家兩山合作社(38家縣級+3家市級),累計開發項目200餘個、總投資560億元,累計帶動村集體超2000個、村集體增收超6.7億元,輻射農戶8萬家。浙江經驗深刻影響全國各地,北京市門頭溝區炭廠村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依山傍水打造神泉峽景區,興起30家民俗接待戶,202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0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超過2萬元,實現了資源盤活、價值提升、農民增收的有機統一。
三、經驗啓示
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和關懷指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要總結推廣好、學習運用好浙江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驗做法,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人民羣衆在綠水青山中盡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一)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爲浙江擘畫的“八八戰略”,牢固樹立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幹,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再到“美麗浙江”,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啓示我們,必須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建立黨政“一把手”親自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久久爲功、接續奮鬥,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
浙江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羣衆主體,堅持羣衆視角,從解決人民羣衆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不斷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推動生態爲民、生態惠民、生態富民、生態利民。這啓示我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三)堅持系統觀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浙江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啓示我們,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着力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 軒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