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時評|莫再被“零添加”忽悠了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佈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其中明確提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近年來,不少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自己的產品外包裝上標註“不添加”“零添加”等字樣,暗示這些食品天然、健康、安全、優質,甚至有調味品企業在註冊的商標中醒目地寫上大大的“0”字樣,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些所謂的“不添加”“零添加”,要麼是玩“文字遊戲”,要麼是利用人們的認知偏差,誤導消費者。比如,一款果汁飲料標註“不添加蔗糖”,但添加了結晶果糖、海藻糖、麥芽糖漿等糖類物質,糖分含量其實並不低;有些產品聲稱“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上卻使用了其他替代甜味劑。

其實,從科學角度而言,“不添加”“零添加”概念本身就站不住腳。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在安全標準範圍內使用,就能在改善食品口感、色澤、延長保質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在麪包製作中添加適量的乳化劑,能讓麪包更加鬆軟可口。強化“不添加”“零添加”概念,言下之意是“有添加劑就意味着不好”,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如果放任“不添加”“零添加”用語誤導消費者,將扭曲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次兩部門出臺新規,明確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無疑是一次對“凡添加劑皆有害論”的有力澄清。新規禁止企業炒作“零添加”“不添加”概念,有利於引導企業把更多精力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和安全上,讓食品市場迴歸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新規的出臺,也爲市場整治提供了有力依據,今後若有企業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迷思誤導消費者,必將受到嚴厲處罰。這無疑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有序的食品消費市場。

(孟亞生)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