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第一大城,鮮甜賽過蘇州、揚州!

中國最“鹹”的城市,

鮮味爆炸!

既有精緻的江南早茶、又有樸素的雞蛋餅,有海鮮、也有河鮮,還有蟹黃包和灌湯包......打一個江蘇城市——

鹽城。

鹽城,它位於江蘇省東部沿海,習慣中這裡常被歸於蘇北,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裡,江蘇的美味要看蘇州和揚州,但來過一次鹽城,你就會發現,江蘇的美味版圖裡,還有鹽城這個未被髮掘的美食寶地。

雖然低調,但鹽城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名號,這裡是國內農業產值最高的地級市,鹽城早餐堪稱一場碳水盛宴,有承自揚州、泰州一帶,卻滋味更爲鮮甜的早茶,資深吃貨可能還會知道,這裡更有獨創的東臺魚湯麪和雞蛋餅。

東臺魚湯麪,奶白的魚湯看着就能“鮮掉眉毛”。 圖/圖蟲·創意

鹽城也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唯一沒有山的城市,平原上河網密佈,灘塗上的蛤蜊、麻蝦,湖泊、河流裡的大閘蟹、四腮鱸魚,讓鹽城人的餐桌一年四季都充滿鮮味。

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它,作爲唯一一個橫跨蘇中、蘇北的城市,鹽城把淮揚菜的精細與鮮美髮揮出了另一種風格,青菜燒牛肉、漲蛋糕、蘿蔔燒淡菜......鹽城人做飯也喜愛湯湯水水,且口味清淡鮮美,堪稱大道至簡。

圖1/圖蟲·創意,圖2、3攝影/劉成賀

鹽城人的餐桌上,

擺滿了來自大海的饋贈。

大縱湖加上黃海的饋贈,

鹽城到底有多鮮?

說起江蘇的鮮,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湖裡的蟹、河裡的魚、山裡的筍,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味來自浩瀚大海的鮮美海味。

江蘇省的海岸線長度將近1000公里,其中鹽城就佔了將近1/2,也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華東地區擁有海域面積最廣的城市,同時,江蘇擁有的223萬畝海洋漁業資源,鹽城也佔了1/3,可以說,鹽城的海鮮滋味,匯聚了江蘇的精華。

大海,給鹽城人帶來了鹽味,也帶來了鮮味。 圖/視覺中國

鹽城的海鮮裡,春日能吃到生蠔、扇貝、皮皮蝦,秋日能品嚐梭子蟹和各類海魚,但這些都不足爲奇,鹽城最鮮的一口滋味,在一望無盡的百萬畝灘塗上。鹽城有4553平方千米灘塗,佔江蘇省灘塗面積的70%,如此大面積的灘塗,由潮汐漲落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潮汐帶來的也不只有淤泥,還有灘塗上的各類小海鮮。

比如在入春後,濱海一帶的鹽城人便會全家出動,拎着小桶去灘塗趕海找“菜花歡子”,“菜花歡子”其實是蛤蜊的一種,鹽城人喜歡把它的殼去掉與春韭同炒,春菜鮮加海里鮮,鮮上加鮮。

蛤蜊炒春韭,鮮上加鮮。 圖/視覺中國

“歡子”是鹽城春日限定,帶着野鮮味的蝦油螃蜞則是春秋都能吃到的美味,僅用蝦油、高度白酒和一把海鹽醃製,相比醉蟹多了一股野性的鮮味,一口一個吸吮不停。

如果從高空俯視鹽城,會看到鹽城1/4是美麗灘塗溼地,另外3/4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若再把視線拉近,更爲細緻地看向鹽城平原,則會發現鹽城平原上河網密佈,作爲江蘇省水網最爲密集的地級市,當地童謠“裡下河,水成網,千里好風光”所言非虛。

水網密佈的鹽城大縱湖。 圖/視覺中國

在密佈的河網下,鹽城的河鮮、湖鮮同樣鮮美,除了不輸於陽澄湖大閘蟹的大縱湖大閘蟹,還有各種特色魚鮮。其中最爲特色的要數麻蝦,麻蝦被稱爲“世界上最小的蝦”,從海里撈上來後更是極易死亡腐壞,但是大豐的獨特水系,讓鹽城人可以時不時就吃到新鮮的麻蝦,麻蝦通常會被做成麻蝦肉圓,有獅子頭的肉嫩也有麻蝦的香鮮。

若是新鮮麻蝦來不及吃掉,擅長烹飪的大豐人還會把麻蝦做成蝦醬保存,做好的蝦醬可以拌麪、燒雞蛋、燉豆腐,讓海的鮮美不再受季節的約束。

炸麻蝦肉圓,香酥鮮美。 圖/圖蟲·創意

再望向鹽城的九龍口鎮,這裡有九條河流從南西北不同方位蜿蜒而來,河鮮聚集,人們把這裡的鮮味總結成“九龍九鮮”,即葷素各9種鮮美食材,其中尤其以四腮鱸魚最爲特色,清蒸、紅燒、熬湯,盡顯鹽城鮮味。

有鮮味做底氣,

喜愛湯湯水水的鹽城人,

做菜大道至簡

“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對於這句膾炙人口的美食之道,鹽城人有自己的理解。作爲一座因鹽而生的城市,很多人認爲鹽城的食物會十分鹹味重口,但如果來這裡吃一頓,你會重新刷新對鹽城滋味的印象。

鹽城人做飯十分清淡,最極致的例子要數白煮肉,很多鹽城人日常做飯都會來一份簡單的白煮肉,第一遍燒不加一點鹽,純吃肉香,剩下的肉可以留下來燒第二道,做的時候只需加鹽和冬瓜或者青菜即可。

青菜燒牛肉,鹽城人最愛的家常菜之一。 圖/圖蟲·創意

喜歡湯湯水水,也是鹽城人做飯的特色,比如鹽城人回家必吃的青菜燒牛肉、漲蛋糕、芋頭蝦米羹,這些菜都無一例外是湯湯水水的清淡滋味。若問鹽城爲何鍾愛的清淡湯湯水水,其實同樣是鹽城湖鮮、河鮮給的底氣。比如半湯半水的蘿蔔燒淡菜,把海邊曬乾的淡菜(也叫海虹、貽貝)泡發後與蘿蔔同煮,既可當菜,又可充湯,淡菜鮮美,自然無須重口調味。

“無膘不成席”,也是鹽城餐桌上的俗語,這裡的膘其實是炸過的肉皮,泡發後和茨菰、魚丸、蝦仁等同煮成一鍋燴土膘,這樣的一鍋河鮮薈萃、半湯半水,一面是淮揚菜的細膩,一面是鹽城富饒海河的體現。

燴土膘,鹽城家中常見的菜餚。 圖/視覺中國

燒肉膘和蘿蔔燒淡菜與紅燒糯米圓、紅燒刀子魚和大雞抱小雞等菜同屬於鹽城八大碗,八大碗中的大部分菜都源於古代鹽民們的智慧。古時的鹽民們爲了提高生產效率、豐富飲食,會各家分別燒一兩道菜,最後匯聚成一桌,各類菜式集齊,便成了如今的八大碗。

鹽民們雖以鹽而生計,做飯卻不以鹹爲主題,鹽味雖鹹,卻可鹹可淡,這是鹽城人烹飪的智慧。

東臺魚湯麪、蝦子燒賣、雞蛋餅

鹽城人的早上,吃得到底有多鮮甜?

早茶,可能是鹽城清淡口味裡唯一的例外,因爲這裡的早茶相比揚州和泰州,多了一絲甜味。鹽城早茶承自揚泰,大縱湖的大閘蟹做出的蟹黃湯包、蟹黃湯包可與鎮江、揚州、泰州打擂臺。

風味流轉,早茶從揚泰習得,但也有一道滋味從鹽城出發,風靡到了揚泰,這口鮮美,就是在江蘇傲視羣雄的東臺的魚湯麪,魚湯麪的美味,鹽城人會說:吃一碗,想三年。

東臺魚湯麪湯白如雪。 圖/視覺中國

魚湯麪湯白如雪,是用豬油把鱔魚骨和鯽魚炸酥,再用文火熬煮,煮出的魚湯色白質濃、點滴成珠。鹽城魚湯麪傲視江蘇的原因也來自一個鮮,本地的鯽魚和串場河的水做湯,南鄉的糧做面,東鄉的鹽調味,一碗魚湯麪,集合了東臺的物產精髓。

早茶對於如今忙碌的鹽城人來說,時間上有些奢侈,更多時候,鹽城人的早餐是被一個看似普通的雞蛋餅承包的。鍋上刷上香噴噴的菜籽油,倒一勺面、攤一張餅,打上雞蛋,撒上蔥花,一個基礎的雞蛋餅就做好了,隨後撒上每一家秘製的醬料,再加兩根腸,就是鹽城人的早餐日常。

與北方一帶的煎餅果子相比,用白麪做的雞蛋餅軟軟糯糯的,不夾生菜,也不夾薄脆,是獨屬於鹽城人基因中的簡單美味。

鹽城,作爲江蘇面積最大的城市,如今正是春日候鳥雲集的時刻,揚州、蘇州人擠人,不如重新認識一下鹽城。

編輯 | 姜姜

封圖首圖 | 圖蟲·創意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