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德茶 從春採到秋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揮別二月的春風初度,迎來三月的春暖花開,安徽省廣德市誓節鎮楊杆村的鄭明樂,又開始了一年一季的忙碌。

3月24日開採,3月26日開機,和往年不同,今年茶園的頭採雖然推遲了4天,但採摘不再受季節影響,整個採摘季可以延期至10月份。

原先的一季春茶採摘,滿打滿算也就20來天,今年爲何能夠從春採到秋?

“因爲我們解決了中後期茶的利用與開發,不僅大大延長了茶葉的採摘季,還能實現加工車間季季有活幹。”看出記者的疑惑,老鄭不再賣關子,“科技改變我們茶農生活。”

老鄭打小就在茶園長大,2009年,退伍回來的他,開始流轉茶園種茶,這一種就是16年,在當地,算得上是經驗豐富的老茶人。

除了自家流轉的600畝茶園外,老鄭還牽頭成立了大溪塢茶產業聯合體,18戶茶農共計茶園面積3000畝。

“過去只採春茶,從開採到收工,一季也就一個多月,剩下大半年時間,除了管護和施肥,茶園幾乎處於閒置狀態。”老鄭說,茶園閒置,茶農就沒活,茶廠也就跟着放假。

如何延長茶葉採摘和生產季,一直困擾着老鄭。因爲他知道,同一片茶園、同一棵茶樹,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須在工藝上做文章。

2024年,本就愛琢磨的老鄭,在中國茶葉研究所所長魯成銀的鼓勵和幫助下,成功研製出半發酵茶廣德黃金餅,不僅適合全年生產,還能長期存放,一下子,讓老鄭的難題迎刃而解。

“我們拿出了600畝茶園試點,今年6月份即可上市。”老鄭告訴記者,通過爲期一年的研製和推廣,這款茶葉頗受好評,硬幣大小的茶餅,取的是黃金芽原料,用的是黃茶工藝,當年就能喝,且越陳味越香。

“待春茶季結束,緊接着就是中後期茶的採摘和加工,正好實現無縫銜接。”老鄭繼而補充道。

中後期茶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延長了採摘期,提升了茶產量,到底效益如何?

“過去專採名優茶,一年下來也就7萬斤,雖然單價可以,但放在全年,茶園利用率不高,畝均效益只有5000元。”老鄭給記者算起了一筆賬,“廣德黃金餅的研製成功,光是試點的茶園全年產量就能增加10萬斤,畝均效益可達15000元。”

傍晚,走進茶園,只見壟壟茶樹層層疊疊、鬱鬱蔥蔥,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茶香。嫩綠的茶芽在夕陽的照射下,格外鮮嫩,彷彿在訴說着春天的故事。

老鄭告訴記者,眼下剛開採,一天可下鮮葉1000斤左右,過幾天就能採到2萬斤,茶葉長起來,那是一天一個樣,高峰期每天能加工幹茶8000斤。

“先採白茶,月底就採黃金芽和奶白茶,結束後就是黃金餅。”興許是頭一年投放市場,老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中後期茶的採摘上,邊研發、邊加工、邊推廣,目前黃金餅的訂單已經有數萬斤。

“由於新品黃金餅的保質期長,經久耐放,未來可根據年限長短分門別類,在豐富茶葉品類的同時,提升茶葉附加值。”老鄭說,讓茶農一年到頭有活幹、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