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瑞銀資產管理:目前正是加倍聚焦永續投資理想時機(2-2)
然而,如同所有的主動式投資策略,重點在於如何善用前述的資料締造成果。粗略看過ESG數據,並不等於深入分析碳稅的可能性和影響,也無從得知水資源短缺對一家公司的營運有何影響。遺憾的是,要從基金的法規層面 (例如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第 8 條),釐清永續理念的整合程度,目前仍然極爲困難。
也許,不太受重視的議合參與活動,可以做爲發掘價值的工具。基於前述考量,真正的積極責任制 (亦即成果導向、可測量) 也可能成爲另一個優勢,同時創造投資組合價值和永續成果。目前已有研究顯示,議合參與活動有助於保障長期投資價值。
至於「成果」所指爲何,就不容易明確界定了,畢竟措辭本身就有點含糊,又有太多的活動都涵蓋在這個無所不包的詞彙中。我們認爲,真實世界的成果是基於客戶偏好的結果,在判斷影響與效果時,更重視性質而非數量。必須確立有效的可計量特性,同時也要體認到古諺所云,「重要的事未必都能計算」。
畢竟,永續投資難以簡單歸納成單一活動,其成果跨越了整合、篩選、主題式投資、影響力投資和積極責任制。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投資管理機構本身的價值及目標,涵蓋指數型、主動式投資,乃至各種公開和私募市場活動。
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項關鍵成果,是市場的穩定發展與公信力。很多人可能覺得意外,畢竟自從Harry Markowitz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將投資與風險承擔的原則化爲具體規範之後,一般普遍認定「市場」不可能被影響,總是「自然發展」。就連以建立效率市場假說而知名的 Eugene Fama,在接受AndrewLo 採訪時也表示:「每一種資產定價模型,基本上都說以市場投資組合爲核心,這是共同的起點。」
但隨着系統性風險升高,市場人士越來越發現這個信念的限制,Jon Lukomnik 共同編寫 2021 年的《超越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真正關鍵的投資》一書,他總結指出:「主流的正統投資觀念,根本無法因應系統性風險,導致投資人只關注波動率所反映的風險,卻未能處理標的風險。」有鑑於此,不論什麼類型的投資人,都要正視β係數的重要性。α係數及β係數必須合併檢視,只有結合兩項因素,才能真正理解投資人的報酬概況(對客戶來說,投資績效是無可爭議的關鍵成果)。
此外,主管機關以及標準制訂單位,對永續議題的關注也逐漸增加。舉例而言,英國財務報告局(FRC)指出,爲提升客戶與受益人的成果,發展經濟、環境與社會的永續利益,「市場人士應與利益關係人士合作或參與相關議題,以處理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促進金融市場健全運作。」
市場改革的努力及政策層面的議合活動,需要納入到整體的積極責任理念,這是維持市場公信力的關鍵。關於盡職治理,我們已採取步驟釐清我們的目標,與客戶維持一致。瑞銀資產管理將可能的成果大致分爲三類:投資機會及風險的處理,系統性風險的相關實際成果,以及全球常態的相關實際成果。
這樣的劃分,能夠採取更系統化的方法,細分各個課題的重要性。議題層面的議合交流,以及系統性風險的輕重緩急,應該彼此互補。舉例而言,針對特定產業,鎖定某幾家頂尖企業,敦促他們改善人權標準,可以發揮示範效應,提升整個產業的最佳實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