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信創改造提速:從“可用”邁向“好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近年來,在政策指引和行業需求的雙驅動下,金融行業在技術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在業務場景上,信創改造已從過去的一般業務系統,越來越深入到金融核心系統,在產業層面,國內也形成了從基礎軟硬件到核心應用系統的完備生態體系。
近日,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前兩年,信創落地主要集中在頭部金融機構,尤其是頭部銀行,去年開始,一些區域性銀行開始加速國產化改造,而今年,明顯感覺到證券和保險機構也在加速。”
據記者瞭解,推動金融行業信創改造提速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是來自監管部門的要求。有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監管部門每年都會組織召開信創推進的會議,今年最新的要求是,要在2027年實現所有系統的信創改造,2028年則要實現核心系統單軌運行,即不再保留原來的技術棧。
通常來說,金融機構規劃信創項目的落地週期相對較長,核心系統改造基本需要3-4年,一般業務系統也需要一年左右。
在此背景下,整個金融行業的信創投入在去年已經有了明顯增加,今年,也有望繼續高速增長。
中小金融機構信創挑戰大
然而,在如此快節奏的要求下,相比於科技能力較強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的信創落地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胡利明表示,首先,金融機構都會採用舊技術棧和新技術棧並舉的方式,在保證生產安全運營的前提下,逐步把業務遷移到新技術棧上。
這對科研和技術人員投入帶來很大挑戰,因爲中小金融機構的科技部門,大多隻有幾十個人,要想支撐新舊技術棧同時運營,工作強度會很大。此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信創技術棧整體的性價比仍比傳統IOE的技術棧弱,這讓中小金融機構在進行投入時,也抱有很多困惑。
最後還有安全方面的挑戰。因爲傳統的架構,只要在網絡邊界用防火牆去防護就可以。但在雲的架構上,以及隨着在線業務越來越多,企業面臨的安全威脅變得多點、多發,這也要求企業要重新去構建更立體的安全防護體系。
“在金融行業信創進入全面推廣、中小金融機構成爲主力軍的背景下,騰訊金融雲也一直跟生態合作伙伴探索聯合解決方案,幫助中小金融機構實現高效、低成本的自主創新升級。”胡利明表示。
以近期騰訊雲TDSQL和金仕達發佈的數據庫融合共創方案爲例,就是將金仕達大風險應用與騰訊雲數據庫TDSQL預先集成和測試,減少中小金融機構整合不同供應商產品的複雜性和成本,並且能夠確保兼容性、減少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障礙。另外,金仕達可以提供包括數據庫在內的全方位技術支持和服務,解決中小金融機構技術人員少的問題。
從“可用”到“好用”
在胡利明看來,在信創加速背景下,如何提升國產技術產品的性能、穩定性、適配性和安全性等,成爲了金融產業側的重中之重。他指出,“產業側雖然基本實現了核心系統自主可控產品的全覆蓋,但國產軟件在性能上與國外產品仍然存在差距。”
接下來,國產軟件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讓產品從“可用”變得“好用”。
胡利明告訴記者,在2019年剛開始推進信創時,很多金融機構心裡都沒底,不確定國產產品能不能支撐起業務運行。後來,隨着各種標杆案例的落地,現在大家已經有了結論,即國產的軟硬件,在金融各種業務場景中的落地是沒有問題的。
“不可否認,和傳統一些用了20多年、30多年的一些成熟的產品對比,我們的信創產品在解決‘可用’問題之後,在應用場景的適應性、性能、性價比,包括單機高可用性、運維程度來說,有一定差距。”胡利明表示,“但隨着運營範圍不斷擴大,我們相信能夠將金融行業自主產品從‘能用’做到‘好用’。”
長期來看,國產化的浪潮已經勢不可擋,這爲國產軟件開發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胡利明指出,金融行業軟件的國產化正逐步實現從辦公系統到數據庫,再到大數據的全面覆蓋。前幾年,數據庫的項目是最多的,而今年,大數據的項目已經超過數據庫。
儘管國產化改造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適配、安全保障和成本控制等,但通過金融機構和國產技術提供商之間的緊密合作,這些挑戰未來也將被轉化爲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