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對礦產越抓緊 西方越焦慮
中國紫金礦業集團表示,將斥資10億美元在西非的迦納建造一座金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出於發展綠色經濟、更先進的人工智能(AI)等最先進技術的需要,礦產成爲全球多國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英國《經濟學人》10月31日刊文稱,中國控制着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礦產,隨着中國生產的礦產佔全球礦產總量的比例繼續擴大,美西方國家感到愈發焦慮。
文章稱,目前世界上約一半的鎳和鋰、2/5的鈷和1/5的銅都由中國礦企生產,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長。10月8日,一家中企宣佈在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一期工程上投資超50億美元。後一天,中國紫金礦業集團表示,將斥資10億美元在西非的迦納建造一座金礦。10月14日,不少中國公司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向尚比亞礦業投資50億美元。
去年,少數股權投資之外,中國公司向海外的礦山投資了約160億美元。《經濟學人》指出,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數字,所有這些投資也讓一些中國礦企走向逐漸成爲全球礦業巨頭的道路。紫金礦業2023年的銅產量已達到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的3/5,紫金礦業的市值在五年內飆升了500%,達到600億美元以上,已超過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河南礦業公司洛陽鉬業通過收購剛果(金)的大型鈷項目,現在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鈷生產商。
在具體礦產投資上,中國公司也非常具有戰略性。《經濟學人》稱,隨着中國在電池、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上越來越具有競爭力,中國對海外礦業的投資也越來越多。銅礦是電氣化的重要材料,去年中國企業對這種這礦產的投資約佔其海外礦產投資的3/5。
《經濟學人》發現,中國礦企在國外開採的礦石一部分留在國外,但大部分被運到了中國,爲中國龐大的金屬生產基地提供了豐厚的養料。中國供應了全球60%的電池級鋰、65%的鎳、70%的鈷和90%的稀土。很多中國礦企甚至已將業務延伸到供應鏈下游,把這些金屬賣到其他工廠裡去,生產了全球一半的電動汽車、4/5的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板。
「隨着中國對全球採礦業的控制力加強,西方——尤其是美國——爲自己對戰略對手的依賴越來越深而感到焦慮。」《經濟學人》稱,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在過去幾年進行了大量思考,但沒有取得什麼實際進展。美國《外交學者》稱,2022年,在50種指定關鍵礦產中,美國有12種100%依賴進口,31種超過50%依賴進口。其中,中國是30種關鍵礦產的主要生產國,佔關鍵礦產加工的80%。
《經濟學人》指出,渴望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政客們意識到,由於無法獲得製造業工廠所需的金屬,他們的雄心壯志可能會受到阻礙。於是,美國政府開始明裡暗裡地針對起中國關鍵礦產。
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前不久,美國政府宣佈,將延長「洛比託走廊」以覆蓋坦尚尼亞的鎳礦牀。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分析指出,這將擴大美國獲得非洲關鍵礦產的機會,並有可能在非洲建立第一條東西向的鐵路,而這與中國幫助坦尚尼亞、尚比亞修建的即將迎來升級的坦尚鐵路處於競爭關係。
這條修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坦尚鐵路,旨在幫助尚比亞通過坦尚尼亞出口銅。美國和平研究所稱,升級後功能齊全的坦尚鐵路將顯著增加非洲關鍵礦產對印度洋的出口,可能會引發東西方對中非礦產的直接競爭。
同時,美國也在鼓勵國內的礦產開採。今年10月24日,美國政府批准在內華達州建設一座大型鋰礦,這是2002年來美國的第四個關鍵礦產礦場。同日,美國政府宣佈給一批礦業公司提供稅收抵免,以鼓勵他們提高關鍵礦產的產量。英國《金融時報》當時指出,這都是美國試圖打破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主導地位戰略的一部分。
《經濟學人》稱,在今年美國大選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在不少問題上意見相左,但建立礦產儲備以確保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這一想法得到了兩黨的一致支持。不過,礦產儲備可能不會減輕美國對中國礦產的依賴。
文章總結,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美國想擺脫對中國礦產的依賴,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隨着中國採礦業開採得更快、更遠,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掌控力只會越來越難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