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息快貸陷阱

當下,“低息秒批”“無抵押極速到賬”等極具誘惑性的貸款廣告已然成爲不法分子收割羣衆財富的“溫柔陷阱”。

市民張先生因突發狀況急需資金,在瀏覽網頁時被一則“日息極低,無需擔保,幾分鐘放款”的廣告吸引。他嘗試提交申請後,很快接到“客服”來電,對方以“手續費”“信用審覈保證金”等理由,誘使他多次轉賬。直至對方失聯,這時他才驚覺被騙,不僅急需的資金未到賬,反而讓家庭經濟雪上加霜。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非法網貸平臺雖未直接詐騙,卻通過虛標利率、設置高額服務費等手段,將借款人拖入“利滾利”的債務漩渦。市民劉女士爲償還信用卡欠款,在某網貸平臺借款,看似利率優惠,實際還款時卻發現除利息外,還需支付手續費等費用,最終債務短時間內翻倍,因無力償還使生活與家庭關係陷入危機。

這些低息快貸陷阱的危害遠超財產損失。非法平臺常通過騷擾電話、威脅恐嚇、曝光隱私等暴力催收手段,嚴重影響借款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甚至引發極端情緒。部分平臺還將借款人個人信息轉賣至黑灰產業鏈,衍生出電信詐騙、身份冒用等次生風險。此外,非理性借貸行爲正衝擊社會誠信體系,擾亂金融市場秩序。

相關專業人士指出,此類陷阱屢禁不止,根源在於不法分子利用了人們金融知識不足和僥倖心理。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審批嚴謹,需評估還款能力,而非法平臺刻意模糊風險,以低門檻爲誘餌,誘使借款人在未充分了解條款時倉促簽約。部分市民過度依賴超前消費,面對資金缺口時輕信“捷徑”,也爲詐騙提供了可乘之機。

爲防範低息快貸陷阱,市民要樹立理性消費觀,避免超出償還能力的借貸;務必選擇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機構,對任何要求提前付費的平臺保持警惕;借款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計算實際利率,切勿輕信口頭承諾,保持理性與警惕,守護個人與家庭的安穩生活。

來源:商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