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升級,主機廠要想活下去,得混手機圈?
趁着國慶假期,小編在這裡和大家簡單聊聊一個現象,那就是汽車圈兒和手機圈兒的聯繫好像越來越緊密了?
不管是哪家的新車發佈會,總有一段時間被專門留出來,單獨講講自己的智能座艙和手機有着怎樣的聯繫,這其中以華爲系和領克08最甚,畢竟是手機企業直接做的底層系統;除開這類合作,還有最直接的跨界類型,比如最近風頭正勁的蔚來手機和小米汽車。
總之,現階段隨着“萬物互聯”概念的深入,車企想要拔高自家車輛的智能水平,總是離不開手機的身影,那問題來了,沒有手機的支持,僅依靠單一的車機,就算不上智能汽車麼?
一個車機系統是否好用,這其實取決於用戶自身的使用習慣,只要你覺得好用就行,這就好比如說,中老年人羣他們對車機功能的需求不多,追求簡潔、易操作,年輕人則完全不同。
當然了,關於智能車機的好壞,這裡還是有一些硬性指標的,比如說芯片算力、UI界面設計、交互邏輯等等,所以通常來說,擁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勢力車企,他們在智能車機領域,相較傳統大廠有着先天優勢。
而在燃油車時代,傳統車企爲用戶所提供的車機系統,一是系統生態封閉,二是交互邏輯多參照歐美用戶,這就導致我們中國用戶在使用時的種種不順,畢竟中國互聯網的內卷有目共睹,各類APP又層出不窮。
所以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中控車機,中國消費者的普遍訴求是“支持CarPlay”等的手機互聯映射。換句話說,將手機屏幕投射到中控屏上,用戶使用的,仍然是自己在手機上最爲常用的應用,而且經過大數據後,相較車機的操作邏輯,當然是自己的車載“手機”用起來更爲方便了。
但是隨着蘋果愈發深入汽車領域,尋求更多車機控制權,傳統大廠也在猶豫是否繼續提供CarPlay功能。今年4月,通用汽車宣佈旗下車型不再搭載CarPlay,緣由是蘋果新一代CarPlay能夠掌控車內包括儀表盤在內的所有屏幕。
那說回到智能車機,近幾年發佈的新車,芯片用的是旗艦級車規芯片,車機底層系統背後也幾乎都有手機廠、互聯網大廠的身影,可爲何用戶給出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新車雖然“智能”,但車機需要從頭開始“練級”,首先各家車機系統的交互邏輯與UI界面設計不如手機那麼統一,iOS、安卓、鴻蒙這御三家幾乎瓜分了手機操作系統的全部份額,反觀車機系統,各家有各家的設計理念,這就導致用戶的學習成本上升,且只有經過大量時間訓練後,智能車機纔會越用越智能。
而鴻蒙車機、Flyme Auto這兩個廣受用戶好評的智能車機系統,它們全都有一個特性,即更像是一個大號手機,無論是操作邏輯,還是交互模式,如果你是華爲手機用戶,亦或者是魅族用戶,那麼完全可以實現零基礎上手操作。
另外,鴻蒙與Flyme Auto都有着將手機內容流轉到車機上的功能,即在車機上操控手機,這種方式,無疑是車手互聯的極致,能實現在上車之後全程使用車機,不需要在兩者間切換使用,不過要注意的是,該功能有手機品牌限制;而且在整體UI設計上,也都比車企自研會好一些,這一點,建議大家可以線下對比看看,會非常直觀,而這些也就是車企與手機廠商合作,從底層自研車機的核心優勢。
目前的智能車機系統,雖然說能通過OTA升級實現常用常新,但問題在於OTA需要備案,且車企需要時間準備大規模推送,而用戶將自己的手機軟件進行升級,再與車機聯動,投放至中控大屏上,這種無縫連接的體驗,明顯是單一的智能車機所比擬不了的。
總之,汽車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爲智能終端的新入口,或許大家也意識到了,未來的競爭不僅僅侷限於產品本身,更在於如何構建開放、互聯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