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追夢“毫釐”不讓
“原來的方案能不能驗證?”
“從材料的特性上多考慮考慮,看是否可以實現突破。”
驚蟄時節,萬物復甦。韓利萍也更加忙碌。即使在省城開會,她仍然時刻惦念着肩頭壓着的幾個工藝攻關項目。一有空閒,便電話詢問進展情況,並和徒弟們交流自己剛剛想到的一些“心得”“要點”。
“‘絕活’往往都是逼出來的,航天工藝講究的是‘毫釐’不讓。”被譽爲火箭發射平臺“微雕師”的韓利萍,是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調整工。她加工的關鍵零件,相繼用在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平臺上,穩穩地將“神州”載人飛船、“嫦娥”探測器、“北斗”導航衛星、“天舟”貨運飛船送上太空。她領銜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是企業攻堅克難的基地,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爲“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作爲航天工業的子弟,逐夢九天的韓利萍,成長爲精通操作、編程和工藝的複合型高技能人才,靠的是滴水穿石、久久爲功的“笨功夫”和與時俱進的不斷學習。“當時,爲了建立起自己的空間概念,就在家裡用土豆和蘿蔔切出零件模型,加深對圖紙的直觀理解”。對於徒弟,韓利萍甘爲人梯,“毫釐不留”傾囊相授。在她的帶領下,公司涌現出29位全國技術能手。
作爲來自制造業一線的市政協委員,今年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傳統、新興、未來產業“三大領域”一體推進的戰略佈局,讓韓利萍倍感振奮。“特別是報告提出,先進裝備製造業10%以上增長目標和打造1個千億級、8個百億級產業集羣規劃,既勾勒出長治產業升級的壯闊圖景,更賦予產業工人前所未有的時代使命。”韓利萍說,站在傳統制造向智能創造躍遷的歷史節點,智能化轉型正在促進製造業的深刻變革,這種蝶變不僅體現在數字躍升,更深刻重構着產業生態。
產業轉型,首先是人的轉型。韓利萍認爲,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生產製造技術的產業工人。“沒有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再先進的科技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爲現實生產力。”韓利萍說。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製造業發展的必然方向,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我們產業工人既要傳承工匠精神的火種,更要擁抱數字技術的浪潮。”和廣大工友交流時,韓利萍勉勵大家,要不斷提升技能水平,積極適應智能化、綠色化生產需求,爲長治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長治自古流傳着“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等史前神話傳說,這讓韓利萍航天報國、技能報國的初心更加堅定。“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韓利萍相信,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能夠在平凡崗位上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創造幸福。
秉持“毫釐不讓鑄精品”“毫釐不留爲人梯”的理念,韓利萍和她的工作室將充分發揮在創新和帶徒方面的優勢,着力培養更多的優秀航天工匠,託舉起更多的大國重器飛躍九天,不斷刷新中國人的“太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