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晚”AI唱主角 “聰明的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2025年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寶馬全球首發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值得一提的是,寶馬攜手中國科技夥伴,將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融入BMW智能個人助理,大幅提升智能座艙的信息檢索和系統響應能力。
“未來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會具備自動駕駛能力,或者至少能夠實現自動化操作。”當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身着黑色皮衣,手持芯片圓盾走上舞臺時,被稱爲“科技春晚”的2025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再次吸引了各界目光。
除了被稱爲“目前市場上最快的消費級顯卡”的RTX 5090,黃仁勳還花了不少工夫介紹英偉達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的成果。他在活動現場宣佈,英偉達正式推出下一代汽車智駕芯片“Thor”——與當前自動駕駛車輛的行業標準Orin相比,Thor的處理能力是上一代Orin的20倍。
事實上,正如黃仁勳所說,在2025 CES上,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技術應用當之無愧地站上了“C位”。包括英偉達、寶馬在內的新老玩家,也都在本屆展會上推出了各自關於智能汽車的重磅產品。這似乎預示着,隨着越來越多先進技術在2025年逐一落地,“聰明的車”已經離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了。
自動駕駛或將成爲車企決勝主戰場
“相較2024年,今年CES的一大顯著亮點是AI融入得更爲廣泛且深入。智能座艙、操作系統、AI、機器人、智慧城市等成爲企業展示的重點。”談及2025 CES時,出行行業獨立分析師徐宏對記者說。
正如她所言,2025 CES的主題爲“DIVE IN”,可以理解爲深入探索和體驗AI如何深度應用在家居、汽車、機器人技術、健康等多領域。參展企業數突破4000家,中國企業超1400家,佔全部展商的近三分之一。
在汽車領域,無論是寶馬、豐田、本田、長城、小鵬、極氪等整車企業,還是Mobileye、高通、英偉達、禾賽科技、黑芝麻智能、京東方等自動駕駛及零部件領域企業,紛紛秀出自己的最新技術和產品。
其中,寶馬全球首發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據瞭解,BMW首創全景iDrive涵蓋衆多交互“黑科技”,車內四大全新交互界面重新定義汽車人機交互:行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全新3D擡頭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以及BMW首創向心中控。通過四大交互界面虛實聯動,它能讓信息聚焦駕駛員中央視野,優化信息佈局。作爲BMW首創全景iDrive的軟件平臺,寶馬發佈自研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可最大程度發揮出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的交互能力。
“BMW首創全景iDrive的控制與操作理念匯聚了寶馬集團25年來在人機交互領域的開創性成果與技術領導力。就像寶馬幾十年前發明了平視顯示技術一樣,視平線全景顯示是業界首創,將會爲用戶帶來顛覆性交互體驗。”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表示,“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是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的智能神經中樞,再次樹立多模態人機交互的行業標杆。”
“BMW首創全景iDrive將於2025年年底,率先在寶馬新世代車型上應用,隨後也將搭載於更多未來寶馬車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告訴記者,寶馬與中國頭部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AI大語言模型,將率先搭載於寶馬新世代車型,帶來更強大的交互功能。
零部件廠商也帶來了各自的科技創新產品。大陸集團首次展示其車窗投影顯示解決方案,並帶來了隱形生物識別傳感顯示器、情感化座艙、汽車跨域控制器平臺等產品;現代摩比斯展示了全擋風玻璃全息顯示屏,提供全景沉浸式體驗及實時駕駛信息;法雷奧展示了ScalaTM激光雷達、軟件中間件vOS等技術;Mobileye則攜端到端的自動駕駛系統Mobileye Drive亮相……
智能化浪潮有望孵化更多參賽者
“如今,中國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如比亞迪、小鵬、蔚來和小米等,它們的技術非常先進,自動駕駛能力也非常出色,並且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黃仁勳在2025 CES所言非虛,當前國內車企以及零部件供應商在持續推進電動化進程的同時,正緊跟智能化發展的浪潮。
在本屆CES上,極氪帶來了戰略、技術及產品“四項最新發布”,包括與高通攜手合作佈局智能座艙;全球首家OEM量產自研英偉達NVIDIA DRIVE AGX Thor智駕域控制器平臺;極氪能源首發海外800V超快充補能規劃;首款量產原生自動駕駛汽車極氪RT將於2025年開啓大規模交付;從技術、生態到產品等多個維度,全面引領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國際化征程。
在CES 2025長城汽車科技分享會上,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圍繞“AI科技”這一話題進行了分享。吳會肖表示:“AI帶來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正重構所有行業,長城汽車全面擁抱‘AI文明’時代,正在成爲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爲實現這一目標,長城汽車每年投入超百億研發經費,預計到2025年累積投入超1000億元。”
有預測稱,2025年城市智能駕駛領航輔助系統(NOA)發展將迎來關鍵里程碑,屆時該技術將首次切入10萬-15萬元的主流細分市場。
徐宏分析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第三方頭部智駕廠商正積極推出“端到端”大模型,以爭奪城市NOA的最優解,國內有關行業呈現出“百舸爭流”的積極發展態勢。
作爲國內首個實現“基於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規模化量產的智能駕駛供應商,Momenta取得定點客戶涵蓋了全球銷量前十的主機廠中的近七成。從銷量數據來看,截至目前,配備Momenta城市NOA技術的量產車型累計銷量已超11萬輛,位居市場首位。
同樣發力的還有輕舟智航。基於L4技術基因,輕舟智航將通過以AI大模型和數據驅動爲核心的研發範式,加速數據閉環迭代,將大規模量產場景優勢充分轉化爲端到端等研發與應用的技術優勢。據悉,獨具輕舟特色的端到端方案將於2025年年初正式推向市場並量產交付。
易航也抓住正在開啓的中階智駕市場窗口期,近期將在行業率先完成產品的迭代升級,增加城市記憶領航等無圖城市智駕功能,形成拳頭產品,穩固當前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並在城區NOA上加速產品佈局,積累感知、規控的數據及經驗,持續搶佔千萬級的中階市場。
蘑菇車聯則聚焦於車路雲網絡,憑藉全息實時數字孿生網絡,在上海嘉定、桐鄉、大理等全國多地已落地合作,爲自動駕駛汽車、公共服務車輛以及多品牌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實時數據上車服務。2025年,蘑菇車聯將繼續推動車路雲網絡規模化落地和路側實時數據在量產車型的大規模應用。
“如今,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電動化、智能化的‘兩化’新階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爲,AI技術重新定義了汽車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爲汽車智能化帶來了極大助力,也帶來了全面而徹底的變革。
“汽車智能化技術會不斷演進、不斷迭代,動態更新的頻率高。這對政策、法規、標準、監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靈活的政策、及時調整的法規和一個新的標準機制,能讓生產關係更好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才能讓中國‘聰明的車’越開越快,越開越穩。”張永偉提醒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