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區的新挑戰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住商不動產提供/王莫昀臺北傳真)

近期房市討論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臺積電放棄在龍潭科技園區第三期設置1奈米廠,事後,國科會表示龍科三期擴建會持續進行,不至於因單一廠商放棄產生變化,可是短期內已經很難給予提前佈局者的信心,也恐對於後續外地買盤有所影響。

相較於其他的園區或工業區,龍科三期有其背景,其一是龍潭科學園區開發總面積爲107公頃,可出租土地面積43公頃,出租率已經高達99%。意味着若以臺積電或是其他科技廠要再於龍潭擴廠已經沒有土地,因此行政院在去年覈定龍科的土地徵收計劃;其次,龍潭原本有臺積電廠區,又有友達、明基等知名廠商,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等機構設立於此,號稱「桃園矽谷」原本就是科技聚落。這些背景讓龍科三期聽起來順水推舟,可是也因爲徵收面積達158.59公頃,其中88%爲私人土地,現實與情感因素交織,抗爭在所難免,這時候臺積電做出這個決定,不在意料之外。

縱然臺灣各地針對土地徵收有不少抗爭,這次因爲臺積電參與其中,各地方政府樂於設置科技園區,但這次事件後,未來可能有更多科技業者在社會觀感、企業責任與長期發展等相關考量下,將放棄納入選項,以避免對企業產生負面衝擊,這種思維亦爲日後地方園區話題埋下伏筆。

同時,隨着《國土計劃法》上路,土地的變數更大,即使科技業扛起臺灣經濟發展重責,輿論也對鼓勵業者投資臺灣採取正面態度,但往後這類事情一多,企業得爲自身安危着想,眼下中央與地方政府要如何兼顧國土保安、經濟發展與地方情感,考驗主政者智慧。

至於以後科技園區是不是還是救市萬靈丹?從過往經驗看來,當人們將某一個現象當作投資信仰,且堅信不移,恐怕也就是崩壞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