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水質調查 萬里桐最優

墾丁海域水質調查,萬里桐是受營養鹽影響最少的海域之一。(羅琦文攝)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東華大學進行2024年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水質監測計劃,結果發現後灣、萬里桐、核三出水口、南灣、潭仔港、砂島、龍坑、佳樂水最乾淨,其次爲香蕉灣,而白沙灣、後壁湖保育區、大灣、小灣、船帆石受營養鹽影響最大。

墾管處強調,墾丁海域水質調查雖依集羣分析與判別分析分爲3羣,其水質仍屬海委會公告甲類水域水質。墾丁海域容易因季節性的大雨將陸源泥沙沖刷至海洋中,以致部分海域監測數值有時偏高。因此,爲減少陸源過多影響海域水質,仍需持續做好水土保持、污水處理以及水質監測。

墾丁海域水質環境監測共計19個採樣地點,項目包含水溫、鹽度、酸鹼值、溶氧、濁度、水中懸浮固體、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矽酸鹽、葉綠素甲等。墾管處表示,營養鹽影響強度愈大,對生態影響也愈大。

水質監測計劃發現,整體而言,墾丁海域環境目前主要受海水中營養鹽及懸浮固體等污染物質影響,園內主要河川污染程度隨季節性變化,介於未受污染至中度污染,而影響污染程度的污染積分,主要爲生化需氧量及懸浮固體。

水質監測計劃指出,墾丁地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特別是在假日短暫時間內涌入大批人潮,而近岸處各項建設亦因應需求而不斷增加,同時遊憩活動、海岸的開發、漁業活動、廢水污染及微生物干擾等,皆導致海域中陸源污染物質日益增多,對當地海域生態及生物羣聚造成相當的衝擊。因此建議持續監測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沿岸水質變化,並管控墾丁地區主要溪流與排放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