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大基金、創投資本……,商務部“十四條”給蘇州工業園區帶來這些政策利好!

《科創板日報》11月24日訊(記者 餘詩琪)蘇州工業園區收到一份罕見的高規格政策支持。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印發了《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十四條”),通過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節點、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高地、建設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開發區治理樣板等四方面,提出14項措施錨定園區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從頂層設計上爲蘇州工業園區“賦能”。

278平方公里的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第一個跨國合作的工業園區,2016年以來連續八年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考評中榮獲“第一”,平均每天創造國內生產總值超10億元。創立至今,園區累計實現稅收1.0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54萬億美元。

“十四條”文件發佈後,《科創板日報》記者與蘇州本地的國資、創投機構、企業家多方交流。其中,國資機構負責人表示,這次文件中涉及到的涉及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都是蘇州工業園區及其合作伙伴當下重點關注的,此前也有政府部門跟他們進行走訪座談,後續肯定會有進一步的落地。企業和創投機構則普遍認爲,這是一份綱領性的文件,意義重大,期待在具體的執行層面有更明確的指導。

據悉,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與江蘇省密切協作,加強對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統籌協調指導,推動各項改革任務取得實效。

跨境金融與企業出海

“十四條”中跨境金融的部分是以上機構都重點關注的。

上文國資機構負責人表示,文件發佈的背景是蘇州工業園區迎來開發建設30週年,這是中國與新加坡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

在過去30年裡園區和新加坡及其他外資集團合作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開放一直是其最鮮明的標識、最濃郁的底色。這次文件的發佈會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推動園區走向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節點。

跨境金融就是其中的關鍵。“十四條”在“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全面深化中新合作”兩方面,給出了很多具體的方向。

主要包括:支持蘇州工業園區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改革先行探索。鼓勵境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按照審慎監管原則在蘇州工業園區佈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蘇州工業園區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深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提升資金池效能,提高跨國企業集團跨境收付便利度。

以及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支持蘇州工業園區與新加坡開展數字經濟合作,在跨境數據流動、商業和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中新綠色數碼港、中新生命科學園、中新昆承湖園區等合作項目建設。融入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臺建設,發揮園區內新加坡國際商務中心、新加坡蘇州商務中心等平臺作用,完善企業境外投資合作政策促進、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體系。

在上文的國資機構負責人看來,以上各項金融改革的探索方向正是圍繞蘇州工業園區轉型升級中對跨境金融和科技金融兩方面的需求展開,現在已經有外資銀行在園區落地,文件發佈之後可以給企業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並有效降低其融資成本,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新加坡的星展、華僑、大華三大銀行都在園區落戶,新加坡國際商務合作中心、新加坡蘇州商務中心成爲中新企業雙向跨境投資的重要平臺。

2023年,新加坡大華繼顯證券公司在園區全資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獲批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對外投資試點,獲批額度2億美元,成爲省內首個外商獨資QDLP試點項目。同時,大華繼顯獲批開展QFLP試點,試點額度1億美元。

另一位曾服務蘇州機構的新加坡投資人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推動園區探索跨境金融的改革,不僅有助於外企引入,更有利於本土項目的出海。“我們之前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蘇州的創業項目去東南亞開拓市場。當時,跨境金融的複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節奏。這次文件的發佈,未來肯定會給企業出海帶來助力。”

“十四條”中也明確提到,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一批海外離岸創新中心。事實上,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向這個方向努力了。今年6月,園區在全國率先啓動實施“企業出海一件事”,目前已初步形成從出海前到出海後的全鏈條、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成功助力一批園區企業揚帆出海。

據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杜豐介紹,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跨境雙向投資最爲活躍的地區之一。園區實施“企業出海一件事”,採取“五個一”特色舉措,即“一支隊伍、一個專區、一個矩陣、一批站點、一系列賦能平臺”,通過組建企業出海服務先鋒隊,上線“企業出海一件事”服務專區,集成有影響力的律所、銀行等專業機構,依託園區海外商務合作中心配備企業出海首席服務官,搭建“金雞湖跨境談”等平臺,定製沙龍分享、案例分析、實操訓練等品牌課程,打造企業出海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

大基金、創投資本助力產業集羣

具體到未來的產業方向上,“十四條”也給出了明確的規劃。

主要分爲兩大方向,一是打造以生物醫藥爲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做大做強蘇州生物醫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核心承載區、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生物藥品製品製造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羣、納米新材料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及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羣。

二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裝備製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和中國軟件名園。堅持軟硬協同,順應開源發展趨勢,鼓勵技術軟件和工業軟件企業協調創新發展。

爲此,“十四條”給蘇州工業園區開放了不少資源,包括允許蘇州工業園區遴選1—2家企業開展生物製品分段生產試點,鼓勵國家大基金以市場化方式積極支持蘇州工業園區相關項目,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和工業企業深度協作,統籌佈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探索典型應用場景等。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條”還提到了鼓勵發展創業投資,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參與發起設立與科技創新企業生命週期相銜接、與科技創新融資相匹配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依法合規發展與創投類企業發展週期、風險特徵、資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大基金、創投資本都是科技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十四條”納入規劃之中,也證明了其對產業發展的助力。

一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深受創投機構的重視,自身也在創投領域有着深度參與。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控股的元禾控股,是蘇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創投機構之一,在全國範圍內都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元禾控股的基金管理規模超1200億元,投資企業超1500家次,投資子基金182只,累計培育上市公司111家,其中47家企業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元禾母基金累計出資89家基金管理人,包括啓明創投、北極光創投、金沙江創投、鐘鼎創投、君聯資本、聯想之星、通和毓承等國內知名股權投資機構。通過元禾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園區企業501家。

蘇州工業園區內的東沙湖基金小鎮,是江蘇省唯一的金融類特色小鎮。目前,東沙湖基金小鎮基金管理規模超3900億元,入駐基金管理人超過130家,累計投資園區科技企業超845家次;其中,52家園區企業成功上市,科創板企業19家,佔園區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95%。

按照蘇州工業園區此前的規劃,到2025年,蘇州工業園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規模突破6000億元,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5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