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來了,那就查一個吧”,浙江男子意外查出癌
60多歲的蔣先生是舟山人,前段時間,他的哥哥因爲膽囊手術在樹蘭(杭州)醫院住院治療,他過來陪護照顧。
性格開朗的蔣先生很健談,在醫院陪護期間和醫護人員一下子就變得熟絡,經常會聊聊家常。有一次醫生跟他聊天時突然說起體檢的事,問他之前有沒有做過胃腸鏡。蔣先生說自己身體一直很好,不要說胃腸鏡,連體檢都不是每年去。
“你還是抽空去做個胃腸鏡檢查吧,畢竟這個歲數了,檢查一下放心。”醫生對蔣先生說。
蔣先生心想,來都來了,那就趁着在醫院裡陪護這幾天,抽空做一個胃腸鏡檢查吧。
檢查結果竟發現了腸癌病變!還好是中期,還沒有擴散轉移。手術後,蔣先生做了6次鞏固化療。他沒想到,無意中查了個胃腸鏡居然查出了腸癌。
樹蘭(杭州)醫院特聘專家林建江教授說,門診中這樣的病例不少見。很多人慣性認爲自己能吃能喝能拉,沒有任何不舒服,就武斷地認爲自己很健康,往往到出現腹痛、大便出血等消化道症狀時纔想起來檢查爲時已晚。兩年前發現血便以爲是痔瘡再去查已經是晚期
前不久,林建江教授就在樹蘭(杭州)醫院專家門診遇到一位60歲的男患者,因爲間斷性大便帶血來做腸鏡檢查,沒想到是晚期腸癌,已經發生腹腔廣泛轉移這位男患者姓吳(化名),他其實兩年前就偶爾發現大便帶血,但他一直以爲只是痔瘡,並沒有太在意。後來他每次上完廁所,也會留心看一看,有時候大便帶血,有時候又沒有,最主要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他也沒想過專程去醫院做檢查今年上半年,老吳發現自己大便帶血的次數明顯增多了,有時候還會感覺到腹脹不適,近期還總是腹瀉,一天大便十多次,於是決定到醫院做個腸鏡檢查。
這是老吳第一次做腸鏡,結果醫生髮現他的乙狀結腸處有個很大的腫塊,大約佔腸腔的2/3。之前出現腹脹不適,就是因爲腫瘤佔位引起腸梗阻。初步判斷,腫瘤是惡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後續一系列檢查發現,老吳的腫瘤已經處於晚期,肝臟上有多個轉移竈,而且整個腹腔裡也都是多發的轉移竈,手術已經沒辦法做了,只能通過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來控制病情。
林建江教授說,早期腸癌往往沒有症狀,如果有胃腸症狀的出現,如腹痛、噁心嘔吐、腹脹、噯氣、黑便、便血、大便形狀以及習慣改變等,此時病情往往已經不輕了。息肉發展爲癌症的時間至少要5-10年腸鏡能及時發現這一病變
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明確的,可以說它是一種爲數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因爲大部分的結直腸癌都是從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大腸癌的發病往往經歷“息肉→腺瘤→大腸癌”三部曲不過,這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5-10年,甚至二三十年。只要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能把癌症扼殺在搖籃裡,爲早期預防提供機會。
腸鏡是目前早期篩查的首選金標準。50歲以上的人羣,無論男女,均應做一次腸鏡檢查。若腸鏡檢查正常,可以每5年左右複查一次腸鏡。如果有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羣,則建議提前到30歲就開始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檢查發現有腸腺瘤,並進行了內鏡下切除,應定期進行隨訪。
除了早期篩查,還要警惕身體發出的信號。結直腸癌的典型症狀表現爲大便習慣或性狀的改變。比如,大便突然變細,便血;原來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原來經常便秘的,突然開始拉肚子了;大便突然有黏液,或是顏色發生改變,都是不正常的,千萬不能忽視。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幾項者爲結直腸癌的高發人羣,需要儘快參與篩查: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2、本人有癌症病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結直腸息肉或炎症性腸病病史。
4、具有以下症狀者:
①慢性便秘(表現爲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硬或排便困難。患者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或有排便不盡感,病程至少6個月);
②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③裡急後重(有便意,但排不出);
④黑便、血便、粘液便、粘液血便;
⑤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⑥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⑦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