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需要新面孔

近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主辦的“歲月沉香·風華新生”寧夏老字號創新加速器暨老字號企業品牌提升培訓活動在銀川舉行。此次活動匯聚了寧夏本土老字號企業的核心骨幹,多方人士助力寧夏老字號企業打造具有產業競爭力、行業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老字號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據統計,目前全國中華老字號有1450多個,地方老字號3000多家。近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老字號表現不佳,有的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倒閉,令人遺憾。如何讓老字號重煥光彩,成爲一個緊迫課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守正創新,培育消費新熱點。老字號雖然是金字招牌,但也怕消費者因“審美疲勞”導致“消費疲勞”,進而降低對老字號的消費頻次。與此同時,隨着新生代消費人羣的增加,新消費場景的持續涌現,給老字號的消費魅力也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老字號要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緊迫感,研究消費新趨勢,佈局消費新場景,推出消費新產品,以更大的包容性、實用性、多元性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融合發展,拓展消費的多樣性。當下,產業融合和網紅打卡文化成爲推動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力量之一,農文旅體商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成爲賦能企業健步快走的“兩條腿”。因而,老字號需改變相對單一的傳統生產、管理、銷售方式,避免因渠道狹窄導致路越走越窄,主動跨界、聯名、混搭,打造品牌IP,提升體驗感,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打造年輕人追捧的網紅產品,讓產品暢銷起來、火爆起來。

此外,應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和性價比,而不僅僅是品牌的知名度。在互聯網時代,由於商品選擇空間大,傳統的“貨比三家”已演進成爲“貨比百家”。而且,一些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並不高,老字號如果品牌溢價過高,會曲高和寡,比如某烤鴨品牌、某剪刀品牌等。

沒有永遠的老字號,只有時代的老字號。老字號在保留傳統積澱的基礎上,要加強科技含量和文創含量,不斷推出新產品、好服務,更大限度地吸引消費者,激發消費,最終實現企業行穩致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