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在華轉戰商用車第一戰:金盃海獅王能否擔當重任?
(原標題:雷諾在華轉戰商用車第一戰:金盃海獅王能否擔當重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童鋒亮 11月24日,華晨雷諾金盃金盃海獅王在瀋陽工廠上市,新車分爲“城運王”和“商務王”兩大系列,前者售價爲8.49萬元-9.79萬元,後者售價爲9.39萬元-11.59萬元。
金盃海獅王是華晨雷諾金盃合資三年後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在華戰略轉向商用車之後的第一款車,因此無論是對於合資公司而言,還是對於雷諾而言都意義重大。
相關信息顯示,華晨雷諾金盃成立於2017年12月,其前身是瀋陽華晨金盃汽車有限公司。後在2017年7月,華晨中國以1元的價格將華晨金盃49%的股權轉讓於雷諾,由此形成新的華晨雷諾金盃合資公司。目前,在華晨雷諾金盃股權結構中,瀋陽金盃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佔股51%(背後控股方爲華晨中國),雷諾簡化股份有限公司佔股49%。合資公司主要生產商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個性改裝商用車三大類型車型。
此前雷諾集團在中國擁有全面的乘用車和商用車業務佈局,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一度達到四家:其中,乘用車業務主要在東風雷諾,另一家公司是去年7月份10億元入股江鈴集團新能源,發展新能源乘用車,還有一家以新能源技術研發爲主的易捷特新能源,由東風、日產、雷諾三方持股。商用車業務則放在華晨雷諾金盃。
但從今年開始,雷諾在華戰略發生重大變化。4月14日,雷諾集團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着其退出了乘用車業務,而後將在華重心放在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領域。而輕型商用車業務將通過華晨雷諾金盃汽車有限公司開展。換言之,華晨雷諾金盃已經成爲雷諾在華業務的支柱公司之一。
華晨雷諾金盃表示,通過雷諾技術的賦能,金盃海獅王在外觀設計、質量、技術等方面都較金盃過去的產品呈現了明顯差異,因此合資公司也希望,借這款產品來重新定義LCV( 輕型商用車)。
信息顯示,金盃海獅王的外觀由歐洲設計大師100%操刀,採用了雷諾U型家族臉譜設計,同時融合了金盃經典設計,整體造型偏商務;車輛內部配有10英寸大屏,以營造科技感;新車採用了“JASS(Jinbei Advanced Secure System)系統”,包含籠式車身、整體式CCB,博世技術主副氣囊、碰撞潰縮轉向管柱等,增強安全性;動力上,金盃海獅王搭載了1TZS國六發動機配以6MT愛信變速器,最大輸出功率100kW、峰值扭矩185Nm,滿載狀態下,該車百公里油耗8.4L。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商務客運場景,金盃海獅王還採用了雙側滑門設計,讓車內成員節省等待時間實現快速上下車;而面對商業貨運場景,其則提供了180°的對開尾門設計、548mm的同級最小地板離地高度、1100kg最大承載,以提高裝卸效率。
華晨雷諾金盃表示,全新的金盃海獅王將讓金盃品牌撕掉過去固有的“麪包車”標籤。長期以來,金盃車型在消費者心目中雖然有着皮實耐用的優點,但在品牌形象上卻常常與低端車型掛鉤,這一點在雷諾看來並不利於自身品牌形象。縱觀國內輕型商用車領域,已有不少自主品牌通過打造“宜商宜家”的產品或通過“商轉乘”戰略觸及更多的消費人羣,其中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江淮汽車等等。但金盃在這方面表現相對不力。
相關信息顯示,2019年全年金盃品牌汽車銷量約16.2萬輛,僅佔國內輕型商用車市場份額的4%。而由於整車業務業績不佳,金盃汽車在過去10多年來兩入兩出ST榜,多次扭虧爲盈大都是靠政府補貼或者出售資產的方式。也因此,金盃汽車爲了成功保殼,曾在2017年將整車業務全面剝離,轉型爲發展已有的零部件業務。華晨金盃也在這一過程中引入了雷諾這個新股東,完成了中外合資。
“金盃品牌的發展在過去來說是趨於緩慢的。”華晨雷諾金盃汽車有限公司CEO施戈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全新建立的合資公司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提速,“我們要儘可能地快速地推出更新的產品,快速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快速地把我們的內外生產線、產品、需求進行全面的升級和提高以及改變。”
按照規劃,到2023年,華晨雷諾金盃將推出全系列輕型商用車,包括5款覆蓋不同細分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車型。施戈邁進一步表示,未來合資公司還會逐步地推出電動車。銷量方面,華晨雷諾金盃曾提出至2022年公司要實現年銷售15萬輛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盃海獅王的車身側面,合資公司特意增加了一個“JINBEI by RENAULT(源自雷諾)”標識,以體現雷諾的背書,這一變化也將延續至合資公司的後續產品上。不過,據施戈邁透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除增加標識外,華晨雷諾金盃品牌仍將保持掛“金盃”品牌的標,而非“雷諾”品牌。
目前華晨雷諾金盃海獅王已經迎來了第一筆訂單。在上市發佈會前,華晨雷諾金盃與交易服務平臺快狗打車App在瀋陽進行了戰略簽約,共同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華晨雷諾金盃爲快狗打車平臺提供1000臺置換需求支持。對於華晨金盃雷諾而言,這筆大單或許是一個好的開端。
童鋒亮經濟觀察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