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因應臺商迴流 工業用地之策略性規畫
文.莊孟翰
Q:中美貿易戰雖暫時休兵,不過在此期間,不少廠商早已成爲這場戰役的犧牲者,過去因中國大陸釋出優惠條件而飄洋過海的臺商,如今在美國針對中國多項出口產品調高關稅稅率,加以生產成本也已提高,已中槍的廠商急忙尋找能夠遷移的場址,對於還沒列入課徵項目的廠商,也都嚴陣以待,此時,對於急着尋找避風港的廠商,臺灣張開雙臂,忙着想迎接這波臺商撤退潮。
想請教莊教授,相較東南亞便宜的勞力、土地成本與稅率,以臺灣現今的條件,是否真的能吸引臺商迴流,政府又該在哪些項目上下功夫,才能成爲不僅僅是臺商,而是連外資都想搶進投資的國家?
A:臺灣要如何吸引臺商與外資?首先要能將廠商的聲音,跳過中間的層層轉呈體制,直接傳達上位者的耳裡,如此一來,所有問題纔有機會真實的傳達,上位者也才能夠做出最快速、最適當的策略性規畫。
土地來源也可「無中生有」
要吸引臺商迴流,並非單靠畫大餅就能達成,就如同「都更2.0」的議題議論那麼久,內政部去年曾誇下海口要達到八百案、一萬戶的目標,一年過去卻也看不到什麼實際績效。因此,要吸引臺商迴流,首先,議論已久的「五缺」問題,包含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問題是否解套?否則還是很難吸引臺商及外資。至於最重要的土地問題事實上並不如想像難解,而是要如何擬訂正確的規畫策略。
土地上哪找?舉例而言,在搭乘桃園機場捷運沿線經過A2三重站、A3新莊產業園區站、A4新莊副都心站、A5泰山站、A6泰山貴和站,從三重到泰山貴和站途中不難發現,許多違章工廠羣聚的鐵皮屋,佔地面積不小,且都是低樓層違建,如果能將這些鐵皮屋的土地加以整合,例如模仿日本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開發作法,經變更地目提高容積後再將廠辦立體化,必然可釋出不少可供興建廠辦或社會住宅之建地,一舉兩得(詳請參閱附圖)。
其次,包括大臺北捷運三環三線沿線也有許多交通方便又能夠做爲工業用地的建地,就應當在規畫興建之前先做好土地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過去「A7合宜住宅」經由區段徵收,從農地變更爲住宅用地,原地主分回四○%,剩下六○%興建合宜住宅,並對外招商,最後共興建四千多戶的合宜住宅,並以一坪十四.五萬元的低價出售給中低收入階層,這種「無中生有」的策略性規畫,如能再加以改良,應可納入實現居住正義土地開發策略的一環。
雖然臺灣土地面積不大,但還不至於像香港、新加坡需要靠填海造陸,只要主管機關願意多動點腦筋,經由區段徵收與變更地目,不僅僅是北部,中南部應當也可以透過政策輔導、媒合,規畫「無中生有」的開發策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中美貿易戰一路打下來,改變了許多產業生態,過去臺商看中大陸生產成本低廉,並有優惠的租稅減免,紛紛前往投資設廠。當然中國也開出相同的優惠條件,磁吸各國人才、技術及資金。不過,中美貿易戰交手之後,因爲美國針對部分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也讓過去臺商看中低廉成本的競爭優勢盡失,如今則急着想回臺找個避風港,然而,臺灣準備好了嗎?
過去中國大陸在經濟低度開發階段,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轉變爲開發中國家,如同過去日本及臺灣都有過「三十年頂峰論」的風光歲月,惟如同每項商品都有生命週期一樣,從開發、引進、成長、成熟到衰退階段都將一一浮現,如今中國面臨高關稅的嚴苛考驗,當然也是必經過程。
早期日本生產條件改變,也使得許多廠商轉移陣地,來到工資低廉的臺灣,臺灣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九六年也歷經了三十年的榮景,每年經濟成長率都超過九%,成爲亞洲四小龍,之後又因爲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產業外移,讓中國也走了三十年的多頭。所幸臺灣在一九七九年制定「十年經濟建設計劃」之後,又積極發展科技產業,一九八○年更設立新竹科學園區,使得產業發展得以積極轉型,彌補傳統產業大量出走的缺口,由此可見整體策略規畫之重要性。
如今風水輪流轉,臺灣是否能再次成爲下一個三十年頂峰論的國家,相信只要落實策略規畫,以過去的高科技產業園區經驗,如能再將土地資源好好的規畫運用,再搭配適當租稅優惠條件,相信臺灣還是能再度成爲國際投資的重鎮!
主管機關眼光要精準長遠
要能紮根臺灣,上位者必然要有高瞻遠矚的視野,猶記得一九五○年代臺灣仍以傳統及勞力密集產業爲主,當時臺中及高雄加工出口區下班時間壯觀的機車潮,也常佔據不少國際媒體版面。
其間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孫運璿與趙耀東等人無私的奉獻,終使得臺灣晉升爲亞洲四小龍,創下舉世稱羨的「臺灣奇蹟」,尤其李國鼎與孫運璿積極推動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與科技政策的規畫,更是功不可沒。因此,高居全球第十九大經濟體的臺灣,更應積極掌握臺商迴流契機,再創另一產業升級發展的高峰。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之後,卻像甜蜜的陷阱般,除磁吸資金、人才與技術之外,更大量竊取各國的智慧財產與技術,終致引發中美貿易戰,臺灣則應趁此良機積極擬定策略,再度拿回經濟主導權。
第一,土地來源也可「無中生有」
臺灣過去重北輕南,人口不斷往都市集中,即便科學園區規畫包含竹科、中科及南科,原本預期中科產值會高過南科,不過根據科技部發布的二○一八年一至十一月科學園區營業額,竹科以九八○六億元居冠,南科則是以七二五五億元超越中科的六四七五億元。雖與原本預期不盡一致,此時則可趁廠商迴流之際,再次調整策略,讓北中南得以均衡發展,包含桃園航空城等交通便捷之處更是不容忽視。
第二,應重視研發中心
無論當初產業是否因低廉的成本外移,政府至少要能做到將研發中心根留臺灣,筆者過去曾有機會參與外貿協會考察部分坐落於新竹的研發中心,當時因爲大部分臺商轉往大陸投資,導致不少研發中心的廠辦大樓閒置,如今時移勢轉,是否能夠在北中南各地規畫更多的研發中心,亦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
第三,重新檢視前瞻計劃
趁臺商迴流之際,政府應重新思考完備的策略性規畫,包含過去備受批評的前瞻計劃,也應趁此機會重新檢討調整,畢竟百年大計的交通建設,如能規畫得當,產業發展就可以加速推動。
臺商迴流議題人未到聲先到,現階段已有不少投機客開始哄擡工業用地與農地價格,主管機關應格外注意的是如何抑制投機炒作歪風,俾免白忙一場,最後利益卻落入投機者的口袋。
要想吸引臺商迴流,首要之務在於先行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未來臺灣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因此,除產業均衡發展之外,更應考慮在鄉鎮地區輔導媒合增加廠商投資願意,創造就業機會,避免人口持續外流,併兼顧在地老化問題。因此,現階段除應積極導引臺商迴流,更應結合原有優勢,讓科學園區遍佈,並進一步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讓全球廠商都能匯聚投資臺灣,亦是當前刻不容緩之一大要務。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6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投資致富靠自己!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